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荷塘地名简释 >> 阅读

荷塘地名简释

2016-11-15 16:39:21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58


文/彭雪开
  荷塘,古名荷塘、又名荷塘铺,荷塘铺店。政区名东区、荷塘区。
  荷塘。古今文中多释义为:栽种莲藕的池塘;池塘中有野生的荷。秦汉时《神农本草经》谓莲子“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轻身、不饥”,殊不足信,但自古视为补品倒是真的。
  荷花栽种,极可能亦与药书中的记载有关;亦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佛教传入中国有关。据徐彻《中国百神仙》记载:南北朝中国各地就出现了观音坐莲的雕像。至晋时,据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云:“晋佛图澄取钵盛水烧香咒之,钵中生青莲花,光色耀人,四五月开。”足见其时佛教徒,已种莲花愉悦佛神了。
  荷,古文中有数种释义,其本义指莲。《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文》:“荷,芙蕖叶。”段玉裁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尔雅·释草》:“荷,芙蕖。”郭璞注:“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今文中多释为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叶圆形,高出水面,叶柄常有刺。夏季开花,淡红或白色。莲子、藕供食用。藕、藕节、叶、叶柄、莲蕊、莲房,皆入药。《本草纲目》称莲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
  荷花(莲花),为我国历史上六大名花之一。历为人们所喜爱。据考证:莲花源于我国。河南新郑出土春秋时代的莲鹤铜壶上,就铸有莲花形象。《诗经》《楚辞》《尔雅》中多有荷花的记载。《中国文化知识精华》记∶至汉代,在建筑物的藻井上多画荷花。南北朝以后,佛教艺术中荷花图案盛行。唐宋后,荷花更为人颂扬备至,留下许多优美诗文。其诗,尤以唐代诗人商隐《赠荷花》著名;其文,尤以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著称。莲花,在湘东一带,历为人们崇信,有“莲花仙子”的传说;喜饮“莲子汤”;结婚大喜,常送并蒂莲庆贺。
  塘,俗称池塘。古文中有几种释义,其本义指蓄水堤坝。《国语·周语下》:“陂塘汙庳,以钟其美。”《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七国考·楚食货》:“孙叔敖为楚相,截汝坟之水,作塘以溉田,民获其利。”《后汉书·许杨传》:“杨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余里,数年乃立。”李贤注:“塘,堤堰水也。”《说文新附》:“塘,隄也。”这是指蓄水或挡水的堤坝。而古文中圆者叫池,方者叫塘。隋、唐之后,塘字在诗文中,多有出现,且描绘具体生动。
  塘字虽源出春秋时,但应与种稻有渊源关系。据考我国水稻栽培的历史,约有八九千年。距今约5000余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穿孔的石铲和石镰,这表明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了。湖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稻田遗址,距今约6600年~5500年。其时,居民已种稻食鱼。浙江省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稻谷,约有7000余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距今约1.2万的原始农业人工化育稻。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稻字,且有占卜稻谷生产丰歉的记录。当时人们并沟凿渠,引水灌溉。在南方的同时期,人们已开始筑坝蓄水为池塘,引水灌田。至春秋时,人们开挖池塘,引水灌溉,已相当普遍。由此推断,唐释为地名,应与人工开挖的池塘种稻有关。
  株洲市荷塘,得名于何时,难以稽考。《株洲市东区志·大事记》:“春秋(公元前约552~前480年),楚国贤人老莱子隐居于宋家桥(古名图良塅)。”共和国《湘潭县志·概述》记∶战国时,今荷塘区境域属南楚,境内已开始植莲,居民“饭稻羹鱼。”
  三国时,境域属建宁县。其时,境内已有村落散居,其中于今荷塘区政府某村落有一池塘内,遍植荷花,故名荷塘。又传今境内荷塘铺小学近处,有一数十亩荷花池塘。春夏时,荷花争艳,清香四溢,故名荷塘。
  隋开皇九年(589),废茶陵、攸水、阴山、建宁(今株洲市区东湖公园一带为县治)四县入湘潭县。荷塘区境域,划属湘潭县。共和国《攸县志·建置沿革》记∶唐武德四年(621),废湘潭县,复置茶陵、阴山、建宁、安乐、新兴(安乐、新兴由原攸水县地析置)。今荷塘区境域属建宁县。《旧唐书·地理志》:唐贞观元年(627),安乐、新兴、阴山、茶陵、建宁县并入攸县。唐天宝八年(749),复置湘潭县,县治驻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城塘(洛口)。
  自此后,荷塘区境域属湘潭县。明时属一都,清时属三都。清末曾一度属株洲抚民府(又称株洲厅),民国初又属湘潭县东一区,民国末属株洲乡。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境域划归株洲市(县级),属田心、贺家土两街道办事处。后区划累变。1956年株洲市升为省辖地级市。1959年,分属荷塘铺、田心两区,1969年以两区和中心区月塘办事处辖境,始筹建株洲市东区(县级),设立株洲市东区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1970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株洲市东区,为县级城市区。1997年8月1日株洲市撤东、南、北、郊四区,依次设立荷塘、芦淞、石峰、天元四区。荷塘区,以境内荷塘铺而得名。
  荷塘铺。铺,在古今文中,有时释为“驿站”,有时释为“商店”。在湘东语系中,除特指“驿站”、“递铺”(旧时官方邮政)外,一般称有旅店、饭店、商店的地方为“铺”。不过,旧时湘东往往三者合一。 荷塘铺之“铺”,应指的是递铺。
  湘东邮驿,始设于何时?唐代茶陵有“代为传舍”的记载。“传舍”应是指邮驿。由此推测,湘东邮驿,有文字记载的至少设置于唐代,甚至更早。
  有关史料记:邮驿之设,始于商周,兴于秦汉。唐代盛极一时,全国有1600多处,几乎逢县必设。宋代,境内可能设递铺,名荷塘铺。清光绪《湖南通志》,已录荷塘铺地名。清光绪《湘潭县志》记有:荷塘、新造、石牛等30个驿铺。可见清代荷塘铺,是湘潭县及醴陵县,经株洲通往长沙的交通要道。其得名于何时,当考。
  荷塘铺,何时由递铺,逐渐聚落为集镇,史无记载。不过,因地当要道,又历为递铺,明清时有小村街,当无疑。《株洲市东区志》记一首民谣 “有钱莫买荷塘铺,年年都有粮子过”(粮子:旧称当兵吃粮之人)。史料记境内清末民初,有老街长约250米,宽约4米,麻石街面,两旁有小木板瓦房、门面店铺,多旅舍、饮食店,设墟场,习称“荷塘铺店”。清光绪《湘潭县志》,已录其名。
  东区。东,在甲骨文中,字象实物囊中括其两端之形,后引伸为“东西”“东方”之东,多喻太阳出来的方向为东。《禹贡》:“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东。”皆是东向的意思。区,《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玉篇》:“区,域也。”后引伸为行政区划单位。如自治区、市辖区等。
  东区,即东向的行政区划单位。株洲市东区,即指株洲市所辖东向一县级区划单位。因区治位于市治之东,故名。1997年株洲市区划调整,东区改称荷塘区。区治仍驻晏家湾。此后,东区地名,文字不载,仅口传至今。
  明清时,荷塘铺历为兵家争锋之地。明末清初张献忠部进攻株洲时,在此扎营,擂鼓助威,有擂鼓山等争战遗留地名。民国30年(1941)9月27日,日军侵占长沙,从浏阳方向突袭荷塘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六师,新兵共130多人(亦说300多人),惨遭日军杀害。后葬于荷塘铺南山,称“千人堆”,立抗日阵亡将士墓碑。1986年株洲市政府,将“千人堆”,辟为市级纪念性公园,名“流芳园”。
  名胜古迹。有老菜子墓、祠。祠门曾有联曰:“灵钟楚国,业继蒙山。”有宋家桥,清乾隆《湘潭县志》称此为良图段(良头塅),清光绪《湘潭县志》称此为宋家桥。因境东有一著名石拱桥,为宋姓所建,故名。有仙庾岭风景名胜区,今园内风景秀丽,游人如织。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2-10-13 20:26:33
2010-03-12 23:03:34
2015-07-11 16:40:30
2015-07-11 16:39:54
2011-11-10 10:11:48
2018-07-23 10:42:06
2011-11-10 10:11:01
2018-01-29 22:18:1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