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故乡故人故事 >> 斯诺笔下的酃县人 >> 阅读

斯诺笔下的酃县人

2017-07-11 17:39:4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490

文/张观怀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他于1928年来华,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6月斯诺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外还写了一本名叫《西行漫记》的书,成为第一个采访中共主要领导人、报道中共领导下根据地真实情况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写了大量关于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通讯报道。1942年他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斯诺又来华访问,并与毛主席、周总理见面。回去后他又写了一本书,名叫《大河彼岸》。在书中记述了在中国的见闻,其中还提到一位青年军人翻译,斯诺在该书中昵称他:“Young captain Guo Hong(年轻的上尉郭鸿)”。

  斯诺笔下这位“年轻的上尉郭鸿”,是何方人士,为什么美国朋友斯诺在《大河彼岸》这本书中还郑重其事地提到这位军人翻译呢?
  这位“年轻的上尉郭鸿”,是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水口水西人。因他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外地,所以在酃县,就是在水口郭氏家族中也没有几个人与他熟识。但这位斯诺笔下的“年轻的上尉郭鸿”的父母亲 说起来还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
  他的父亲郭春涛,抗战时期就在中共的领导下长期在民主党派、社团中坚持开展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在解放战争中又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在上海开展地下斗争活动。新中国建立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政务院副秘书长等职。1950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
  他的母亲熊季光,《湖南革命史词典1992年版》中载:“熊季光( ?-1973)湖南浏阳县人,女,新民学会员,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
  熊季光还是中共五大代表。据《湖北党史网》2015年4月20日“中共五大代表简介”栏目中介绍:“熊季光(女)(1901-1973)湖南浏阳人。1926年秋至1927年5月,任中共湖南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6月至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妇女部长,后与党失去联系。1973年在四川逝世。”
  我们从有关资料中得知,熊季光与郭春涛早在赴法勤工俭学时就是同学、新民学会会员。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熊季光在上海为方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于是到国民政府找了份差事做掩护,这样与也在国民政府任职的郭春涛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由于志同道合,不久两人就开始共同生活。1931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郭鸿就来到了这个家庭。由于工作关系郭春涛经常外出飘忽不定,几个孩子的家庭重担就落在熊季光的肩上。

  1950年,郭鸿高中毕业来到北京征求父亲(时任政务院副秘书长)的高考意见。父亲见他英语成绩较好建议他去报考外语学院。后来郭鸿如愿被北京外语学院录取。正当他兴致勃勃准备在父亲身边完成大学学业时,谁知老天不公,当年的6月30日,郭春涛因膀胱癌,药石无效,无力回天,不幸英年早逝。郭鸿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1955年,郭鸿从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外事局工作,主要是为军委首长参加外事活动时担任英语翻译。
  郭鸿在总参外事局工作期间为多位军委领导人担负过翻译任务,接触最多的是彭德怀元帅。彭德怀元帅湘潭口音很重,原来的翻译人员经常听不清彭德怀元帅的湘潭话。郭鸿报到后领导见他是湖南人立即安排他为彭帅担任英语翻译。郭鸿当时也感到有些为难。他虽然是湖南人但没有在湖南生活过几天。那几句常用的口语还是跟父母亲学来的,与湘潭口语也还有异同。转念一想自己已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再说能在军委首长身边工作也是机会难得,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郭鸿后来发现彭帅对年青人很和蔼但对高级军官要求很严格,是个很讲纪律的长者。
  1956年有个兄弟国家的军事代表团访华。要求少校以上的军官到机场列队欢迎。有人认为来访的是个小国家有些不以为然,在队列中有个别军官站队姿势不够端正。彭帅发现后快步走到这个军官面前,当众纠正这个军官的站姿,接着严厉地批评了一通。这次活动结束后彭帅在与郭鸿的一次谈话中说: “在我这里工作,休息时间就尽情休息,工作时间就认真工作。外事工作要慎重,如果我的讲话你没有听清、没有听懂,你可以重复问一次,要求做到准确无误马虎不得。我的湘潭口音改不了啦,你是湖南老乡嘛,多听几次就能听懂的。”
  也是在这一年,某国驻华使馆武官求见彭帅。接见时郭鸿在场任翻译。交谈中涉及到一个原则问题,彭帅说要等待中央指示后再议。郭鸿将接见情况整理后交到外事局。谁知外事局没有将那原则问题在文字上作妥善处理就将文稿呈报彭帅,抄送某国驻华使馆。彭帅看到文稿后,气得脸色发青,把外事局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彭帅厉声说,你这个外事局长是怎么当的,连最基本的外事纪律都搞不清,你应先报告中央,待中央作出指示后再按中央指示办。你在未报告中央之前就擅自把这个原则问题捅了出去,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郭鸿在外事局任翻译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他竟为毛主席当了一次翻译。
  那是1959年的下半年,郭鸿陪印度尼西亚军事代表团来到天安门城楼上,正好碰见毛主席。主宾相见,毛主席当即与印尼军事代表团团长聊了起来。正巧毛主席身边没有翻译,郭鸿立即上前一步主动为毛主席当起了翻译。主宾虽然只聊了10多分钟,但这是郭鸿第一次站在毛主席身边,不仅目睹毛主席的丰采,还为毛主席当了翻译,这是让郭鸿终身难忘的一件事。
  郭鸿身为翻译曾陪同过很多外国人士,他认为斯诺是位很有正义感的外国友人。1960年斯诺访华,在中国开展为期4个月的采访活动,郭鸿就是为斯诺服务的翻译人员之一。当年郭鸿的军衔是上尉,年龄还不到30岁,聪明活泼的郭鸿的翻译水淮和服务态度让斯诺感到很满意,给斯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斯诺昵称他“年轻的上尉”。后来斯诺在1962年出版的著作《大河彼岸》中描述了新中国各个方面可喜的变化以及和毛主席、周总理重叙旧谊的情景,他也没忘记自己喜欢的小伙子“年轻的上尉郭鸿”。

  1964年郭鸿调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由外事翻译转型为大学英语教师。岗位变了,他对英语的痴情依然没有变。几度春秋,几经拚搏,大学校园亭亭玉立的大树,绿了黄,黄了绿,当年的小伙子“年轻的上尉”,己是两鬓染霜的教授。郭鸿已不是“上尉”了,1997年他就是文职二级、技术四级的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按照时下流行的标准,郭鸿早已步入于将军的行列。
  不知是谁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照此类推,己是“将军”级别的郭鸿,证明是个人民的“好士兵”。 郭鸿在学院创办了《外交英语》课程,还为硕士研究生编写出版了《英语文体分析》《外交英语》两本教材。
  屈指算来,当年斯诺笔下的“年轻的上尉”,至今也己是85岁的老“将军”了,炎陵人民非常惦念这位为祖国作出了贡献的炎陵子弟!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炎陵人民恭祝郭老“将军”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8-12-27 17:47:47
2018-07-23 11:35:55
2012-02-02 14:15:32
2018-07-23 11:25:00
2018-07-23 11:23:22
2012-02-02 14:14:45
2012-10-13 20:37:17
2010-11-17 23:41:0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