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又见昭山 >> 阅读

又见昭山

2010-03-30 16:27:3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356

又见昭山

/

“秋雨秋风愁煞人”,是鉴湖女侠秋瑾行刑前留下的绝命书。六月的某个黄昏,我走到浙江绍兴的古宣亭口,表情肃穆地站在秋瑾烈士就义的地方,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她抛头颅、洒热血的这一方土地,含着泪读她和她的故事,读她正气凛然的诗词,不觉荡气回肠,心潮澎湃。

  在当时险恶的社会环境下,秋瑾就义后尸骨无人收殓,无人敢问津其身后事,后来在她生前好友徐自华和吴芝瑛的资助下,她才被葬于西湖旁边。她的灵柩和墓地从浙江到湖南经过了十次迁徙,最后才终于得已实现她的遗愿,灵魂得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安息,秋瑾生前说过,死后能安息西湖,这是她无上的荣光。

  资料记载,1909年,因受秋瑾案牵连的王廷钧在惊吓与郁闷中早逝,他12岁的儿子王沅德专程去绍兴迎母亲秋瑾的灵柩到湘潭,与他父亲合葬于昭山。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年春夏之交,此墓迁葬于风景秀丽的岳麓山。

  也缘于秋瑾是个地道的湘潭媳妇,我特别想了解她,亲近她。在湘潭市区的十八总,现在还保持着她与新婚丈夫王廷钧居住过的当铺,这是婆家当年送给他们的新婚礼物。

  又一个秋天来临,在一场突然而来的暴雨过后,我突发奇想,想去昭山走走,寻找一代女侠当年与丈夫合葬的遗址。

  记得我是去过昭山的,那是二十多年前,从易家湾一条古老的石板路上出发,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登山而上,只记得山上松树挺拔,寺门幽深,香火旺盛,暮鼓晨钟,湘江生动无比……

  后来,又几次沿着长长的石板路,带着一个关于昭山的传说,带着一路美丽风景,一帮朋友从昭山脚下的轮渡码头,乘轮渡去过望城坪搪游玩,搜索一些依稀的记忆,怎么也记不得是否有秋瑾的墓地,和昭山之上她留下的点点印痕。

  时光如水。今去易家湾的那条107国道正在如火如荼的改造中,上昭山的那条石板路和昭山的路标已不见踪迹,停车问了当地很多人,才找到一条通往湘江边的水泥路,远远的就看见停泊在湘江之上的游轮,我问第一家商店的老板娘,前面可否上昭山去?她很热情的指点,告诉我们进昭山门票是十元每人,车另外收费,如果是去天王殿求菩萨,可以从她这里带些香烛上去……还说我们的车子可以停放在她前面的停车坪,她免费看车,她湘潭口音,听着亲切,看她一脸真诚,我笑着对她说:“你怎么这么好啊?这如今好人不多哦!”她也笑着回答:“我就有这么好啊,一直这么好哦。”我还是有点怀疑她的商业目的,拒绝了她的好意,我们一骨碌把车开进了景区内,结果开进去不足百米,就无路可开了,只能停车,徒步爬山,果然要收取停车费。

  在门口游览的地图上找不到秋瑾墓地的遗址,只看到黄兴母亲的墓地,和伟人亭。

  山上有一种自然的绿色,地上种满了红薯,叶子和藤翠绿得可爱,满山黄色野花开得人眼里一片温暖,山上游人不多,走到天王殿,很虔诚的拜了三下,把一份美好心愿埋藏在心底。

  告别那两个慈眉善目的尼姑,往山顶爬去,此刻,太阳也躲进云层里,山风阵阵,吹干了脸上大颗大颗的汗珠子和湿透的衣裙,到达前山,眼前就豁然开朗起来,远处,水天一色,湘江,博大而遥远……

  秋瑾曾经就沉睡在这青山之中吧,只是,在这里她更愿意做一名普通的湘潭媳妇,在王家的祖谱中记录着她生命的痕迹就足够了,她不愿意让更多的人来打扰她,只有回到湖南,入土为安,她的亡灵才可以真正安息吧。

  虽然,昭山之上,她没有留下印记,但她从来不会从湘潭人的历史中隐去,她眉宇之间的巾帼豪气,她的铮铮铁骨,她大义凛然的气节,永远让人铭记,让每一位湘潭女子倍受鼓舞。

  当然,我依然心存不甘,拿出手机给湘潭一个好朋友打电话,我告诉他,我正站在昭山之颠,没有寻到秋瑾墓地遗址,不忍归去,问他可否提供线索?

  他说,他也多次来过昭山,只知道是秋瑾墓地被迁移走了,也不曾找到过其踪迹,让我最好问问景点的管理员。

  带着一个疑惑在昭山古寺中徘徊,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曾经烟火不断、留下千古传说、最古老的寺院已经是寺门禁闭,满目沧桑之感。好在眼下湘江这条灵动的生命之河,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远眺湘江之中兴马洲,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红色的寺院大门关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春秋时期,周昭王率兵攻打楚国被湘江所阻,楚国人民用胶粘的船载他们过江,船到江心胶化了,船沉了,昭王淹死在湘江中,这江畔的山由此而得名昭山。

  听着这样一个故事,我的目光中,正好有一条船划过江心,仿佛就是昭王载着古寺上千年的历史而来。

  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一幅画,一首诗,“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错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他传神地写尽了昭山晴岚的姿色,昭山故有“潇湘八景”之一的说法。

  寺门两侧刻着:积善奉行,诸恶莫作。似有一种禅意,顿悟在心。下山的石梯子很平坦,我提着鞋子,光着脚丫下山,到伟人亭。19179月,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偕新民学会会员张昆弟、彭则厚进行社会调查,从长沙步行至昭山,并在山前的湘江中游泳,夜晚借宿昭山禅寺,于是建此亭做为纪念。

再见昭山,我带着寻秋瑾墓地而不得的遗憾中静静地离开,回头凝望,江花似火,丽水如蓝,昭山之上,景色如斯。

相关文章
2013-11-23 20:27:41
2017-07-11 17:41:11
2013-11-23 20:27:06
2013-11-23 20:26:40
2013-11-23 20:26:10
2019-10-30 10:20:32
2019-05-30 10:20:15
2016-09-08 22:13:1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