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漫话“龟峰观涛” >> 阅读

漫话“龟峰观涛”

2010-04-18 21:57:38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295

漫话“龟峰观涛”

/罗泽贤

“龟峰观涛”是攸县一处著名的风景点。

同治版《攸县县志》说,龟峰峙立在“县东三里。”改革开放以来,建设迅速发展,县城面积不断扩大,而今的龟峰已处于城乡的结合部了。《县志》又说:“其山如龟出穴,踞水上游。”原来此峰之所以以龟命名,是因它像一只从洞穴里爬出来的乌龟。乌龟俗名王八,在民间如果被人骂为王八,那就是遭受了莫大的侮辱。但中国古人却认为龟是灵异之物,《礼记》将它与麟、凤、龙合称“四灵”,因其有灵,所以占卜时用火灼烧龟甲,看它上面出现的裂纹,从而判断事情的吉凶。又传说神龟能活三千余岁,因而用“龟龄鹤算”这类带有龟字的词语来比喻人的长寿。此处命峰为灵龟,既是因形而名,也含有崇敬之意,与民间骂人的话已风马牛不相及了。灵龟峰峙立在“县东三里”的攸水河畔,与隔岸的白茅洲相望。因有平坦宽广的白茅洲,越发衬托出龟峰壁立险峻的雄姿,因而被誉为“梅城(攸县)第一峰”。攸水从江西安福发源,绕过山背进入攸县界石桥江,再经凤岭,左边有禹门洞、罗浮山等各条水流注水;右边有源出欧公山的水流注入,一直到攸县城东又与洣水相聚,汇成一股洪流,浩浩荡荡,奔腾咆哮,直到灵龟峰山麓为山岩所阻,在峰下冲出了一个深潭叫蔡公潭。流水受阻产生反作用,陡然往回倒流,复与上流而下的水相撞击,翻起层层波涛,这就是龟峰脚下攸水的波涛奇观。清康熙末年,邑令陈溥第一个将“龟峰观涛”列为“南云八景”之一。并作“龟峰观涛”诗云:“孤峰东抱大江回,江上飞甍梵阁开。风鼓鲸钟摇海岳,月明蛟窟见楼台。千林晴霭薰吟屐,万壑流云泻酒杯。最是桃花春涨好,惊涛吹作雪山来。”写龟峰的险峻,山巅古寺的幽静,游人于此赋诗饮酒的雅兴,末二句是点题之笔:桃花水涨季节,东风怒吼,掀起一堆堆白浪,宛如雪山般突兀在游人的眼前,极状灵龟峰下攸水波涛向上腾跃的形象。峰是这样的峻,浪是这样的奇,因此“龟峰观涛”成为一大景观也就很自然了。其实,早在明代中叶,时任攸县教谕的杨世桂就发现了这一景观。他在《新建灵龟峰寺记》中写道:“白茅浮其(灵龟峰)东,石牛拥其西,峻峦迭岫,献丽争奇,飘然若出乎青冥云霄之上,俯视江流,则锦澜百折,烟波千顷,水色天光,上下掩映,恍然若泛乎瀛海银潢之际。”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在文献中看到的关于灵龟峰及峰下江流中波涛景观的最早文字记载。由于他将龟峰高插云霄的气势和江上波涛多采的景象写得如此传神,无疑扩大了这一景点的影响,因此,“龟峰观涛”景点的名气便越来越大,“邑人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率踏青登高于此。”(《攸县县志》)

这里所说的“邑人”,主要是指梅城的士大夫们。在封建时代,一般地说,只有这些人才有条件去专程欣赏河山的壮美,才有能力写下自己观赏的心得。故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所说“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的“言”,是指渔工水师们没有能力运用文字将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世人说明,确是实事求是的话,绝非对劳动者的蔑视。据《攸县志》记载,从明中叶到清末三百几十年间,游览龟峰然后留下诗文的就有二十多人。无疑他们都是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一提到士大夫,人们就会想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认为他们赞颂的景物无非是些鸟语花香、风花雪月,没有多少意义。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看法。就以攸邑人士游览“龟峰观涛”这一景观为例,也不乏具有进取意义的佳作。如明代弘治进士易舒诰的《登灵山》诗云:“攸水东来几千折,偶然一峰江上立。截断洪涛欲倒流,滩下时时弄鸣呜咽。”在易舒诰看来,龟峰脚下的攸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一路上历经千百次挫折,仍然锐气十足,勇敢顽强,继续保持其雷霆万钧之力、所向披靡之势,遇到庞大的龟峰的阻遏,却一点也不妥协,更不示弱,而是与之展开了一场恶斗,只听得滩下发出“呜咽、呜咽”的叫声。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听到攸水在为自己鼓劲,有如冲锋陷阵的战士发出震天撼地的呐喊,弱小者听了勇气也会为之倍增,懦夫、胆小鬼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撼人心弦的绝妙好词。我想易舒诰在写作此诗时,一定充满着斗志,贯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

另一个是清代攸邑名士文舒耀,他曾主持过攸城东山书院,诗名《游灵龟峰示东山书院同学诸子》,就表示了有训诫的意思。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其一是“造物必争雄”。他将攸水与龟峰都视为有生命的事物。攸水奔腾前进,却遭到龟峰的阻扼,这就存一个最终谁能称雄获胜的问题。讲的俨然是物种斗争、物竞天择的道理,颇有点进化论思想的味道。在这里争斗的结果,当然是龟峰没能阻住攸水往前行走,因而引出了作者的第二个观点:“寻源好障百川东。”中国的水系大都发源于西边,所以都是“大江东去”。要阻住百川东流,必须找到它的源头,止之于滥觞之时,要防止某种有害的事物泛滥,必须在它萌芽时加以扼杀。这两个观点都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全诗充满着探索的精神。

当然,大多数游客来到这里观赏后,主要还是赞颂其景色的瑰丽,如清人陈履谦的观感诗说:“潭影山光细细分,岸枫初醉又斜曛,临流欲写倚阑意,一片轻风卷暮云。”在一个秋天的傍晚,陈履谦来此漫游,只见倒映在潭面的山影非常清晰,彤红的枫叶在夕阳的辉映下风采迷人,俯视江流滔滔,禁不住想写几句诗歌以表欢快的心情,可是习习金风卷起天边的暮云悠悠地移动,自己便完全被陶醉了。这个陈履谦是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他把自己也溶入“龟峰观涛”的画面去了。让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在参访者中间,当然也有人专门唱些消沉、伤感的曲调,清人陈其椒就是典型的一个,此人曾经担任过零陵郡道州的学正,大概不得志,“旋拂衣归”,过起了田园生活,他来到这里,看到“龟峰”“亭亭”,“江水自悠悠,江上无今昔”,大自然的永恒,没有让他产生对造物的敬重,反而感慨人生的短暂,发出了浮生若梦,“人生寄蜉蝣”的叹息,提出“一樽聊与醉”借酒消愁、得过且过的主张。他虽然赞赏孔丘的“舞雩游”,但与夫子那种为自然所陶醉自得其乐的心态没有丝毫共同之处。上个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长城,报载“奥巴马在登上长城后感慨:‘长城太雄伟了,让我想起悠久的中国历史。’参观完长城后,奥巴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有生之年并不长,应好好珍惜。’他说,长城让他想起了历史的沧桑。在历史面前,一些日常琐事都显得‘无足轻重’了”。两相对比,足见中国古代一部分士大夫阶级颓废沉沦到何等程度,可这些人士有个时期曾被视为社会精英,主宰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试问这样的社会如何能够前进呢?联系到陈其椒个人的状况,他发出这样伤感的慨叹也就不足为奇了。总之,由于观赏者对待生活的态度、自身的境遇、爱好,乃至欣赏的水平各不相同,在观赏同一景观时,也会得出不同的感受。

注释:

①南云:唐武德四年,于攸县置南云州,其范围比攸县大,贞观元年,州废。

相关文章
2018-01-29 22:16:54
2018-01-29 22:15:39
2010-03-08 19:12:06
2018-01-29 22:01:09
2018-01-29 22:00:09
2011-04-21 23:34:58
2010-03-08 19:07:46
2014-08-10 10:30:14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