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溯源沿革 >> 叩问千古之谜——以诗证史解读骆宾王情怀及他与炎陵之渊源 >> 阅读

叩问千古之谜——以诗证史解读骆宾王情怀及他与炎陵之渊源

2011-02-05 13:27:1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295

/刘时雨

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以“吟鹅”和“讨武曌檄”名动其时。曾任长安主簿,临海丞。后辞去临海丞,于公元684年与李敬业、唐之奇、杜求仁、尹元贞等,起兵反武则天临朝,被武则天大将李孝逸率部击败,骆宾王逃逸至衡州之酃邑即今炎陵县,邑人尹朴在十都瓜寮帝母殿摩崖镌其诗记之(详见《酃县志》)。所镌刻的究竟是骆宾王的哪一首诗,他与炎陵又有哪些渊源呢?我们不妨从他的诗里去追寻吧。

一、解读《秋日送尹大赴京》,知诗人隐居炎陵

诗为:“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尹大即尹朴之兄尹质,为骆宾王至友,曾在衡州为官。这是讲述二人离别时的一首诗。大,是时人对兄长的尊称,如称兄,唐诗中广见,如“送元大”等。送尹大即送尹兄。唐以前尹氏族人即在湘赣广有分布,质、朴兄弟即为其中一支,尹氏一族在唐宋时南北两派支脉始盛,京城与州郡握权者不少,故骆宾王托尹质致书信安其裔嗣和朋友。“瓢”,为军中用具,可装饮水、醋,亦可为饭具,挂瓢指辞临海丞一事,亦引申为遁入空门;“余隐舜”,即我就隐居在这里。本诗大意为隐居在你家感谢好酒好肉的招待。“桃花”与折柳同,古人送别之俗可折桃枝。送别中的“素书”即骆宾王所托之书,为避武氏之难,骆宾王有细致的安排与断然的决定,他决定伫幽谷炎陵,亦嘱族人和好友不要找他。自此,湘地有骆氏宾氏而无骆宾氏。显然,尹大未辱使命,完成了托书重任。本诗为骆宾王隐居炎陵新证与明证之一。唐中宗复位后,曾下诏收集骆宾王的诗,正是因尹质、尹朴兄弟的帮助,诗人的诗从辽远的湘东南进入京城。

二、解读《咏怀》等诗,知诗人赴炎陵大致经过。

咏怀:“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宝剑思存楚,金锤思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寒。忘机殊云俗,守拙异怀安。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圆,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本诗的上半段意境相连,据《酃县志》载明吉水司马陈玉谒帝母殿,观骆宾王摩崖“题诗石”仅见不规则“小八方”字迹,由于岁月漫长,风剥雨蚀,尹朴所镌石刻至明代已面目全非,故究竟为何诗亦为千古之谜。邑有高人曾认定是漫兴一首,《全唐诗》与《骆宾王诗集》无此诗,此诗亦与骆宾王诗风异,然则“咏怀”应为摩崖之诗,尹朴断不会镌刻与已无关之诗,此为其一。本诗蕴涵尹氏兄弟助其隐居瓜寮山大意。本县战国时属楚,故有“宝剑思存楚”,尹朴镌本诗亦彰显骆宾王与他家交情非浅,亦适诗人本人之意,此为其二。本人主政十都时多次至瓜寮一带考察寻访,见大平村有蓝仙祠和尹家老宅。族中长老说: 唐骆宾王曾居此地,尹氏为唐时当地豪强,尹氏后裔尹玉乔民国年间,亦为富绅,毛泽东之弟毛泽覃曾率部打了他的土豪云云。历史只剩雪泥鸿爪,我数次至瓜寮、大陇、黄洋界、茨坪一带考察,本邑有数条古道可通吉州,亦且由长安至吉州经衡州和本邑是最为方便的捷径。吉州司马谒帝母殿摩崖亦为史实。其所见“小八方”实为“十步庭芳敛”之遗迹。古成语有七步芳草,十步芳草之辞,尹质亦为朝庭干才,与诗人结识于朝堂又为笃实之才,故骆宾王感怀良深赋本诗。

又证:“四月八日题七级”

“化城分鸟蝶,香阁俯龙川。复栋侵黄道,重檐架紫烟。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霸略今何在,王宫尚岿然。二帝曾游圣,三卿是偶贤。因兹游胜侣,超彼托良缘。我出有为界,君登非想天。悠悠青旷里,荡荡白云前。今日经行处,曲音号盖烟。”帝母殿小径以七级为一阶段,上古时已有祭祀,据《隋书》、《旧唐书》等,南朝梁武帝南征衡州一带曾到此谒帝母,其孙梁宣帝亦曾至此,“二帝”即指这两位皇帝。“三卿”为跟随南征的尹氏三卿。本地人世传:“梁武帝南征时曾来谒帝母殿,祈帝母庇佑其成就帝业,应验,故筑药王庙、谷神庙、观音庙配祀。”自始帝母殿香火长盛不衰。骆宾王年青时南北征战,亦受诛连入狱,然仕唐忠心不变,故爰举义旗,反对武氏临朝,兵败,只得隐居草莽以避盛名累及再次的牢狱之灾。“七级”诗反映了他放下心中垒块,决意闲云野鹤隐居本邑的心情与心境。前五句描述叙述了帝母殿可观之景及相关历史,赞扬尹氏三卿是可交的贤人;后又称尹朴为游历此地的好旅伴,再感激尹氏兄弟为其找到了可依靠的小妾。简言之,尹朴给予诗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至于骆宾王留连瓜寮愿为帝母盖煙扫尘。本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句,不仅反映了诗人有高深的学识,也为今人以诗证史提供了依据。

又证:“游灵公观”等诗。

诗云:“灵峰标胜境,神府枕通川。玉殿斜连汉,金堂廻架煙。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别有青门外,空怀玄圃仙。”酃,唐时尚未置县建城,故需住道观内或附近旅舍歇息,唐时霞阳东二里坳上坪里建有灵公观,小地名简称“灵观”,后由音变读灵官与酃关,是祀上古灵侯的一处道观。灵峰,又名笔架峰,高耸入云为酃县八景之一。灵公即灵侯,是炎帝神农氏灵人的首领,广泛活动于衡山至罗霄山一带,据中国出土最早的 “西汉马王堆地图”,长沙以南皆称酃邑。“神府”指炎帝神农氏安寝之地炎帝陵。这里一马平川,是县内最大的冲积扇平原。本诗以下诗句易懂,即不释。重点想对骆宾王进入本县的路径加以分析。其“渡瓜步江”云:“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月廻寒沙净,风急夜江秋。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瓜”,即瓜洲,为进南京的渡口,他的逃亡之路自此开始,《久客临海有怀》中云:“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淒断意,江上涉安流。”继由洞庭溯湘江至衡州。古时衡州至霞阳可通船,但浪高流急,徒步最为安全,走陆路的捷径是经耒阳、安仁古道至本县。诗人正是由尹质派人陪伴引领,沿这条西周已有的古道从诗人诗作所述大致路线赴炎陵的。《朝发诸暨》:“征夫怀远路,夙架上危峦。薄烟横绝献,轻冻涩回湍。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帝城临灞涘,禹穴枕江干。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本诗为兵陷润州退却的第一站,不久,李敬业已遇难,援军曲阿令尹元贞赴援,亦捐躯,乱军乱战中骆宾王不知情,但已预感“穷途”。至瓜洲,有《渡瓜步江》诗可证,后又到洞庭又有“晚泊江镇”——“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以及“逃名谢蚁丘”之言可证。溯湘江而上到衡阳找到剔颈之交尹质遂向炎陵走来。有《北眺舂陵》可证,舂陵,在衡阳,史传为神农制舂之地;唐时衡辖本邑及湘南各地——据《旧唐书·尹正传》,尹正长子歆仕唐为御史大夫,女为唐高祖李渊的妃,生丰王元亨,王室与尹氏有很深的渊源,正是这些交织纵横的关系,骆宾王与在衡州任职的尹质相识相知,一步步向炎陵走来,尹质内心也忠于李唐王朝,不满武氏临朝,故有接纳和帮助诗人之举,在衡州,尹质很得体地处置了诗人的诸事,并派亲信护送所以才有后来的故事。

——诗人由安仁豪山进入鹿原、霞阳,抵瓜寮尹家,走入炎陵得到了重新洗礼,诗中故言“青门”与“玄圃”,心境与当初凄断意判若两人。

三、解读诗人情怀与在炎陵重要诗篇

骆宾王既为文豪又是气冲霄汉的将才。早年即投身平定边关的军旅之中,“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弦弓抱汉月,弓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从军行》)其忠勇之心由此可见一斑。其边塞诗佳句有:“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军旅佳作有《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与檄文中的豪迈之气英雄之气一脉相承。诗人品行高洁,性耿直亦淡然,有在炎作品《冬月宴》为证:“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赏洽袁公地,情被乐令天。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是风趣之作。又如《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千里风云契,一朝赏心同。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古朴淡雅。

笔者考证统计,骆宾王在炎陵诗作计有《送王明府参选赋得鹤字》、《晚憩田家》、《叙寄员半千》、《帝京篇》、《畴昔篇》《于紫云观赠道士》、《望乡夕泛》、《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咏怀古意上裴侍郎》、《送吴七游蜀》、《夏日夜忆张二》、《秋日送别》、《途中有怀》、《秋日送尹大赴京》、《秋日送侯四得弹字》、《游灵公观》、《冬日宴》、《送郑少府深得忧字》、《 送刘少府游越州》、《 赋得白云抱幽石》、《赋得春云处处生》、《乐大夫挽词五首》、《丹阳刺史挽词二首》、《冬日野望》、《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四月八日题七级》、《和孙长史秋日卧病》、《咏怀》、《幽絷书情通简知己》等三十八首,其中帝京篇和畴昔篇是长篇诗作。帝京篇写得华丽豪壮,“秦室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十分工整对仗。畴昔篇则缠绵反侧华丽中见雄奇,雄奇中见刚毅,刚毅中见铁骨与柔情,佳句有:“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等。其中也透露大量有关信息:如“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挂冠裂冕已辞荣,南亩东皋事耕凿”,“我住青门外,家临素浐滨。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荒衢通猎骑,穷巷抵樵轮,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等。神龙元年唐中宗李旦复位后,曾启用一批武后排挤的人,丹阳刺史尹思贞入朝,被重用,曲阿令尹元贞战死亦受封,然而愤路未藏金的骆宾王没有得到封赏与重新任用,反而遭奸佞小人的攻讦,诗人也许深知自己那篇美文实在是太精彩落笔太重了,深深地刺痛了整个李唐王朝,故决然退隐事耕凿,乐做云游客。粗略算来自684年诗人49岁入炎陵至716年乃作诗挽故友,至少在炎陵隐居了三十二年。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多姿多彩,除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以外还有诸多活动。

——吟诗弹琴,由《秋日送侯四得弹字》知:“惟有思归引,淒断为君弹”。此为诗人的主要活动与兴趣

——结交新朋旧友,由《秋日送别》骆宾王还会见了京城来的朋友,此诗中有:“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诗句,来访者有可能是年纪相仿,侯一级的老友。当然,迎来送往最多的还是“物外友”,毕竟京城十分遥远,再者诗人在《叙寄员半千》一诗也曾慎嘱:“寄言二三子,生死不来旋”。本诗也反映了自己爱护朋友的情怀,诗人生性耿直,一生直如弦,也怕累及朋友,当然更鄙视奸滑之辈,故诗人在畴昔中作总结:“舜译尧曦方有报,谗言巧佞党无穷”。——从写作时间看,畴昔篇有可能是诗人暮年垂老之作。又由《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篇中可知诗人在十都瓜寮结庐,此诗中有“蜗庐未卜安”之句,长住尹家或帝母殿观均不方便。加之,“超彼托良缘”,在朋友帮助下有了新的妻室,因上述诸多原因骆宾王在炎陵隐居三十多年。

由《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等诗可得知诗人在世的准确时间。“三十二年余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骆宾王十七岁仕唐为道王帐下小吏,在唐王朝干了三十二年,四十九岁遁入空门,隐居炎陵。这表明他生于635年。716年仍写诗挽故友-----丹阳刺史,故诗人活到81岁仍在世。诗人在炎作品最重要的是《帝京》和《畴昔》,时人俱称佳作。

岁月沧桑,很多事物消于无形,我们今人只能从诗人的诗中去破解一个个谜,其摩崖诗,结庐瓜寮,得到尹氏兄弟帮助,俱已明了在案,但诗人死后葬于何处,又是一个难解之谜。总之,谜一般的骆宾王总是让仰慕他的人着迷,不过笔者感到一切亦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的傲骨如帝母殿高峰那么伟岸,品行如神农谷的白云那般高洁。

相关文章
2010-03-12 22:11:05
2010-03-12 22:10:14
2018-12-27 17:31:55
2015-10-15 16:51:42
2015-10-15 16:49:03
2015-10-15 16:46:04
2010-11-17 23:36:15
2012-02-02 14:17:0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