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特立
大自然赐予它无穷神奇,文人雅土喜好它的清幽,修行坐道者钟爱它的圆融。它,就是湘赣交界地罗浮山下蜚声海内外的名窟献花岩。
奇异的洞岩合璧
阳春四月,我们乘兴去游献花岩。献花岩,在攸县鸾山镇漕泊白石村虎脚组金仙山顶峰。古籍载,金仙山万竹玉立,古松如虬,山深草歙,鬼物呵护,太阳岩崔嵬其前,长岭坳逶迤于后。坐西朝东的岩石,受阳光直射,云蒸霞蔚而“光怪万状,统而名之花”,故称花石岩。岩下有洞,洞口扁宽,初下之如穴,下毕反顾,而后知其为岩,有“石破倒窥天一线”之胜。洞内宽20余米,能容数百人,而内岩壁立,高约百米,形成似洞非洞,是岩非岩的奇观。洞中央有一幅宽3米的石屏,自上而下,顶天立地,呈银灰色,宛若奔泻的水帘。石屏前有一长3米,高、宽各1米的石台,俨然寺庙香案。石屏风两侧,地势稍平,有零星怪石,如床、如椅、如凳,似是禅堂为参学打坐者提供的方便。两旁又各有天柱,构成门户,从左右而下,逐渐深入,又是一番奇妙景象。岩中套洞,洞中有岩,且怪石群立,如犀牛昂首,海豹伸颈,猛虎张牙,雄狮舞爪,驼鸟急奔,巨龟缓移,大有见人欲攻之势。而乳笋垂空,危石迭挂,举炬仰望,则有倾刻倒塌之急,种种景象,唯妙唯肖。
洞岩直下,与海涵、刀口二洞相通。下有伏流,纳漕溪之水,20里出,为罗浮江。其中寒气逼人,风雷激荡,令游人震惊。洞壁上有古人赋诗多处,至今墨迹依稀可见。清康熙年间,天台诗人,攸县县令陈溥把“漕泊花石”列入南云八景之一,其“烟峦回合绕琳宫,宫下飞泉绝壑通”诗句,为世人所传诵。
金仙会白鹿啣花
山何以名金仙?岩为何号献花?千百年来这些刻在碑石、流传民间的人文历史故事,给献花岩凭添几多神秘。
《本行经》云:忍辱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为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金仙选择了这样一个天造地设的清净之所修行,是很自然的事,他成佛后,在此弘法渡化众生,人们因以此山名金仙,作为纪念。
清·同治《攸县志》载,金仙山,多药物,中有滑石岭,上有仙子山,相传南朝张司空曾至此采药,道人胡古蟾在此成仙。刘宋时,云阳山道士严起、严信兄弟二人皆善医,每来金仙山采药,常有紫云复其上,所采之药治病皆有效。元嘉三年,兄弟二人于修炼处飞升,因名严仙。攸县至今有严仙岭。严仙因慕金仙名,召群仙于金仙山说法,会众仙于花石岩间,当时群山起舞,万物感应,有百千白鹿啣花来献,花石岩因名献花岩。
美好的传说,演绎着释迦牟尼“灵山法会,拈花微笑”又一个禅的故事。
月窟石室杳渺其中
禅宗,自达摩传人中国,至唐中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六祖慧能弟子怀让、行思而后,分别形成江西、南岳两大支系。献花岩,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禅师们东西交往的过化中心。
唐大和九年,文宗皇帝因甘露之变,发起了灭佛活动。南岳石头希迁的法孙,攸县旷长髭禅师的法嗣善道,被诏沙汰为行者,从保宁寺来花岩洞隐居。善道每见僧来参学,便竖起禅杖说“三世诸佛,尽由这个”,以为禅机,而当时能相对者,很少有冥符契机者。一些名僧,如景岑(在长沙)、三圣(在河北镇州)、鉴洪(在江西杏山)、慧寂(在江西仰山)等闻善道名,不畏路遥,长途跋涉来献花岩与善道互参。
献花岩前,有5米见方石坪,皎月当空,万籁俱寂之际,不时有兔月之景影于石壁,因此有人称岩洞为“月窟”。《五灯会元》记录了一则善道与仰山、云岩、石霜等禅师在石坪以月论禅的故事:
一夕与仰山赏月,仰山问:“这个月尖时,圆相什么处去?圆时,尖相什么处去?”善道云:“尖时圆相隐,圆时尖相在。”这时在一旁的云岩禅师道:“尖时圆相在,圆时无尖相。”而道吾禅师说:“尖时亦不尖,圆时亦不圆。”这则论月故事,彰显出《华严经》所阐述的理事圆融的道理,至今为佛学者引为公案,予以参证。
唐开成二年,沙汰事平,善道以献花岩修道三年的原因,取法号名“石室”而复住保宁寺。人们自此知攸县有石室善道禅师,虽然佛教史中有“澧陵攸县石室相连”语,《醴陵志》也有“云岩石室相连”句,但竟少有人知献花岩即石室,“月窟石室杳渺乎其中”之语,令人读后唏嘘不已。
瑜伽尊者示梦境
1945年春,受密宗灌顶师色喀之嘱回攸县率眷避难的陈健民上师,正在天龙岩闭关。因道断粮绝,将出关借米,忽有瑜伽尊者示梦得一岩,见岩中有石屏,其前石座上,铺皋比以为席。其后陈健民访得献花岩,进入岩中所见,果如梦境:
长石铺床宽当桌,矮平似凳不须斫,
昨来见石扁而圆,天造枕头同睡觉。
石头安顿便成家,成也不矜败不嗟。
今日石头余作主,他年谁主石头耶?
这首《石头》歌,道出了陈健民在献花岩闭关两年,甘于与石为伴的禅趣。他还在《客问》诗中说:“客问如何不寂寞?世间于我已无著,戏场欢会也随缘,岩处只身不改乐。”献花岩以其深远幽静,为陈上师深入禅定,完成自我出离与解脱,助了一臂之力。陈健民后来旅美弘法,成为蜚声中外的佛教泰斗,所著诗文,直至圆寂,仍以“花岩处士”自称。
1996年11月,陈上师的高徒徐芹庭、吴锡铭等一行23人,从台湾慕名来献花岩闭关。其中吴锡铭博土已是第三次来献花岩了,他说,这个天造地设的禅洞,给修禅者提供的方便,是令人难忘的。陈健民有一首《颂善道送仰山》的诗写道:
曲径羊肠过几回,蒲团坐破也堪哀。
劝君莫便一心去,异日还须者里来。
献花岩,参不尽的禅。
当我们站在岩洞口极目远眺,又是一番山青水秀、春光明媚的境界。毕业于农大的镇党委书记,高兴地对我们说,“我们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要将人文历史、自然地理风光和当地经济结合起来,做好开发山区这篇文章。”顺着他所指,我们似乎看到一幅开发献花岩景区的蓝图。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