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神农文化 >> 炎帝陵祭祀文化意义述考 >> 阅读

炎帝陵祭祀文化意义述考

2010-03-08 19:20:05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386

炎帝陵祭祀文化意义述考

朱建军

   20063月,炎帝陵祭典公布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标志着古往今来源远流长的炎帝陵祭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同与重视。

    千百年来,作为海内外华夏儿女慎终追远、寻根溯源的文化形式和载体,炎帝陵祭祀,随着中华民族新的复兴融合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正以其穿越时空的文化张力成为全体炎黄子孙庄严而神圣的精神寄托和感情纽带,安奉在湖南株洲炎陵县的炎帝神农氏古陵自然也就成了全球华人崇敬向往的人文圣地与精神家园。作为华夏始祖炎帝的“守陵人”,以特殊的时空视角和切身体验,对炎帝陵祭祀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入、系统地挖掘、整合和提炼,不仅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和义务,更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

一、炎帝陵祭祀的历史源流

    ()炎帝和炎帝陵祭祀的历史沿袭

    综观史料典籍记载及现代考古研究,炎帝祭祀的沿袭和发展的大致脉络基本上可以界定为:源于黄帝,沿于秦,始兴于汉唐,盛于宋,频于明清。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数千年来的历史传承,直至今天,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形式,无论是规模、周期,还是形式、载体都越来越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生机。

    据史籍记载,炎帝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日茶陵,所谓天子墓者(今湖南省炎陵县城西的鹿原陂之古墓)”。自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运用各种祭祀方式祭奠炎帝。其中最早记载炎帝祭祀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3)在吴阳“作下畤,祭炎帝”,迄今已近2500年历史。最早祭祀炎帝的是黄帝,《路史·后记》日:黄帝“崇炎帝之祀于陈”;《轩辕黄帝传》亦载:黄帝“作下畤,以祭炎帝”。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置“茶陵”建制,因此,对于炎帝陵祭祀,史学界推论,一般当始于汉代,甚至更早一些。据《唐会要》记载:至唐代,在国都设立了三皇庙。开创了帝王庙祭之先例。“天宝六岁(公元747)正月十一日敕,三皇五帝。创物垂范,永言殷祀,宜有钦崇。三皇:伏羲,以勾芒配;神农,以祝融配;黄帝,以风后、力牧配……其择日及置庙地,量事营立。”藉此算来,迄今已旷1200余载。

    真正在湖南炎陵县所奉炎帝陵设殿祭典,并纳入皇朝定制的当为宋代。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兵变“黄袍加身”,为了给新王朝寻求“顺承天意”的合理依据,他遣使遍访天下帝王古陵,但就是没有找到炎帝陵墓。后来“太祖抚运,梦感见帝,于是驰节夐求。得诸南方”(《路史·后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祀的炎陵县鹿原陂之“炎帝神农氏之墓”。乾德五年(967)。宋太祖下诏建炎帝陵,禁止樵采。置守陵五户管理陵殿,并遣员外郎丁顾言诣潭州(古长沙郡)告祭。此后。炎帝陵寝之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屈指算来,炎陵县鹿原陂的炎帝陵祭祀已有1041年的漫长历史,这也是迄今为止,关于炎帝陵祭祀最早、最直接、最翔实的史料记载。

    自宋太祖创设炎帝陵朝廷御祭以来,炎帝陵便香火不断,炎帝陵祭祀也一直沿袭至今,经久不辍,尤以明清两朝创朝廷御祭之极盛。据学界统计,现有祭文可稽考的“御祭”,明代13次,清代达38次之多。且规格之高、场面之壮观、典礼之隆重为历史罕见。

    及至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国力衰败,民生凋零,炎帝陵祭祀时有间断。目前,较为系统有案可考的大型祭祀当属194010l0日湖南省政府举行的大型公祭仪典,然民间祭祀炎帝陵活动却从未间断停止过。据史书、方志记载,每逢传说中的炎帝生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忌日(农历七月七日)和春节、清明、重阳、冬至等重大的传统节日,炎帝陵前都是香客如云,冥钱如山。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炎帝陵祭祀再度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向往的盛典。据不完全统计,仅1986年陵殿修复以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社团、港、澳、台同胞、世界华人华侨等举办的大型公祭就达80多次,民间祭祀、游客祭祖谒陵更是时时不断,日日如常。

    ()炎帝陵祭祀方式的变迁

    历史上的炎帝祭祀有峙祭、腊祭、郊祭、庙祭、陵祭、耕藉田祭、先医祭等等,方式多样、礼制不一。

    自宋太祖创设炎帝陵祭祀以来,炎帝祭奠逐步进入“御制”规范体例。综观学界研究观点,陵祭方式大致可分为官方祭祀(又可叫御祭、大祭、公祭等等)、民间祭祀和神灵祈祀三大门类。

  1、官方祭祀。官方祭祀一直是炎帝陵祭祀的主要方式。在过去封建帝制时代,官祭是指朝廷御祭。凡遇国家大事都要举行祭祀典礼,如即位、立储、寿辰、晋徽、禳灾及军功等,由皇帝钦遣官员诣陵告祭。其形式和程序基本上以公元967年宋太祖“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为范例,“三岁一举,率以为常”而世代沿袭。官方祭祀发展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和告祭两种,其中公祭一般由政府组织主办,政府的行政首长担任主祭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代表陪祭,公众参与;告祭典礼一般由致祭单位、团体的领导人担任主祭,致祭单位、团体各有关方面的代表陪祭和参祭。现代公祭和告祭的仪程一般都比较规范和固定,通常由敬高香、敬花篮、敬供品、读祭文、开午门等仪程组成。

    2、民间祭祀。炎帝陵民间祭祀一般以告祭为主。祭祀时间多选在每月的月头(初一)、月半(十五)以及各种传统节令。也有的是本地、本单位、本家族逢重大庆典或特殊事件,择日结团诣陵告祭。民间祭祀的仪程和内容一般有墓前牲祭、上香敬供、跪拜祈福、许愿求应、还愿叩酬等等。民间祭祀中,伴随着悠久神奇的炎帝传说,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绵延不断,往往带有一种庄重的肃穆感和浓厚的神秘色彩,成为芸芸百姓挥抹不去的崇祀情结。

    3、神灵祈祀。祭祀源于上古时代的巫术。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与积淀,使人们对于神灵的祈祀,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和追求。炎帝陵祭祀,在一定层面上,人们是把炎帝神农氏当作神灵来供奉和崇祀的,尤其是一些宗教信徒信众以及港、澳、台地区同胞、东南亚华人华侨等,他们对于炎帝“神”的崇祀情结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形态和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考究。

()炎帝陵祭祀的形式演绎

随着对炎帝陵祭祀文化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祭祀内容的不断拓展,炎帝陵祭祀的形式自然也就不断丰富和翻新,富于鲜明的时代色彩。

迄今为止,炎帝陵祭祀仪式已由古代传统的进供、上香、焚冥钱等基本祭祀形式发展演绎成今天的集文祭、乐祭、龙祭、鼓祭、舞祭、药祭、神祭等传统和现代祭祀于一体的门类众多的祭祀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祭祀形式尤以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省各界和世界华人华侨公祭炎帝陵大典融汇演绎至极盛。在众多的祭祀形式中,文祭往往又是最重要、最常见的祭祀形式。文祭有祭文、颂文、碑文等。在民间祭祀中,大多数致祭者虽然没有文字帛书,但在祭奠过程中往往有口头告文或心理告语告祭和默诵。文祭一般多以对炎帝始祖的告禀、追念、颂扬、祈愿以及致祭者的心志表白等为主要内容。传统的祭告文字通常书写在黄色帛布上,由主祭人在陵前恭读,然后置于香炉焚化。相传致祭人的虔虔崇祀心愿会随着帛书焚烧升腾的青烟告慰炎帝始祖的在天之灵。

二、炎帝陵祭祀的时代价值探析

炎帝陵祭祀历经数千载,不仅未被历史的烟云所湮没,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越来越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其间所蕴含的那种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越来越被现代人,甚至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所认同和重视。

首先,炎帝陵祭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血缘聚合和血脉认同。

从人类繁衍、进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就是一个不断繁衍壮大的巨大血亲集团或血缘联盟。植根于人们心灵和骨髓中的血亲情结,往往会随着民族的不断壮大而得以强化。中华民族是目前世界上幅员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缘集团。“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炎帝陵前的祭典,能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民族沟通与聚合。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华夏儿女都在共同的老祖宗陵前寻找到了自己的根本和渊源,这在推进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将产生和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与粘合力。2006年的“丙戌重阳世界华人华侨公祭炎帝陵大典”,在炎陵鹿原陂这么一个边远偏僻的小山坡上,一天之内居然云集了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领袖和华人华侨代表,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团结融合的空前壮举和奇观!

其次,炎帝陵祭祀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崇拜和英雄敬仰

“一个没有根的民族是长不大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将是没落的民族”。炎帝神农“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首创八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缔造者。千百年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掘、整合、提炼乃至重铸,炎帝是“圣帝”、“明君”、“农神”、“药圣”……这一组组活生生的巨人形象演化成为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共同景仰的精神偶像和英雄化身,于是,一次次炎帝陵前的追念和凭吊,必将让中华民族心中的英雄崇拜情结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由此,生化出共同推进民族复兴强盛的巨大精神动力。

第三,炎帝陵祭祀折射出人类的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化自觉精神

在炎帝文化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炎帝神农氏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而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炎帝神农又可看作是一种历史文化符号。炎帝陵作为人类“初始文明的时代地标、创新图强的精神丰碑、民族融合的情感纽带”,在长期的祭祀过程中,除了寻根谒祖的血脉认同之外,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反映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寻根精神,这也就大大拓展和丰富了炎帝陵祭祀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炎帝陵祭祀之所以千百年来延续不断,而且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新,也许其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四,炎帝陵祭祀能不断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渴求给个体以精神抚慰

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种种生活压力,人们的精神世界里难免发生空虚、浮躁、焦虑亦或无奈和恐惶,常常渴求一种心理的解脱和精神的抚慰。祭祀,通过一种与先祖亦或神明的虚拟沟通和祈祀,在一定层面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么一种精神需求,从而实现人的身心融合,这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积极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炎帝陵祭祀除了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外,它对于加强区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是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

三、炎帝陵祭祀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炎帝陵祭祀延续发展至今天,其内容和形式都日趋成熟和规范,其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也不可否认,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仍然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

一是要注意整合文化资源,维护祭祀的严肃性,避免庸俗化。炎帝和炎帝陵祭祀应该是一件十分庄严而神圣的事,它关乎全体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问题。但由于近年来区域经济利益及功利观念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的“始祖祭祀”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频、过乱、过滥的“三过”现象,甚至发生到处“争祖宗”的现象。目前,这种倾向还有持续蔓延、泛滥的趋势,应该引起政府及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视。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公祭的祭祀规格、祭祀形式和祭祀程序,逐步形成和维护公祭,尤其是政府主持的公祭典礼的权威性,发挥其积极、健康的引导和影响作用。譬如,近年来,政界和学界都相继提出了炎帝和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其祭祀规格理应“同等礼遇”的问题;地方各级政府的公祭应有机整合的问题;非政府组织祭祀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应该逐步予以引导和解决,使公祭活动逐步进入健康、有序、规范的轨道。

三是应该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创新炎帝陵祭祀的形式和载体,逐步树立和形成炎帝陵祭祀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当前尤其值得做的是充分利用炎帝陵的平台和媒介,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络和聚合。同时,积极拓展宗教祭祖、网络祭祖等富于世界性、时代性的祭祀方式,扩大炎帝陵祭祀的文化辐射力与影响力,藉此升华和强化炎帝陵祭祀在凝聚民族情感、促进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华复兴伟大事业中的文化功能与时代作用。

四是应进一步加强对炎帝陵祭祀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更多地注重从文化的层面上把炎帝陵祭祀做精、做大、做强。文化性是炎帝陵祭祀的本质属性,缺乏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支撑,单纯的祭祀形式和活动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断地挖掘、整合、丰富和创新炎帝陵祭祀的文化意蕴,应该成为传承和发展炎帝陵祭祀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5-10-15 17:18:42
2015-10-15 17:17:36
2018-01-29 22:23:06
2015-01-06 19:10:54
2010-02-03 11:45:19
2010-03-08 19:20:05
2010-03-08 19:17:52
2019-05-30 10:05:3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