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溯源沿革 >> 皇图岭古墟场 >> 阅读

皇图岭古墟场

2015-04-05 10:34:57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031
文/彭志文


攸县黄图岭镇农贸古墟场是湖南省乡村五大墟场之一(嘉禾塘村,道县寿雁塔,溆浦龙滩,沅江草尾滩),是湘东乃至赣西数县市最大的物资集散地。自古商贾云集,摊店林立,产品丰富,购销两旺。
皇图岭墟场始创于道光元年(1821),据民间笔记记载:道光元年,我族创皇图岭墟场(我族即当地抟上陈氏)时茅屋三间,一为饭铺,一为药铺,一为烟馆(鸦片烟)。民间传闻:该场于十月初一起场,第一个赶场人挑来一担大蒜(谐因为”大场”),第二个赶集人挑来一担扎梨(当地所产),梨与利音相通,又与”离”字音近,货物离开也即脱手之意。另闻:饭铺开张时,许多人前来祝贺,其间一个人进门即出联语:“两个铜板道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其实饭店老板请有一个落魄秀才坐柜,秀才旋即作答”三间茅屋待客,弃贫莫来,来者好吃”。饭铺就是饮食之所,好饭之徒来饭铺,岂不是红火景象。对句可谓峰回路转,赢得吉利。此三则闻,皆为墟场的开办带来好吉兆。此之前,皇图岭行政。文化、经济、贸易的中心点在皇图岭集镇五里远的丹陵桥老街。自陈氏一族创办墟场后,丹陵老街日渐衰落,墟场则日渐兴盛。
墟场由于位置恰当,初办之后贸易往来尤为兴旺,然在数十年的咸丰年间(1851- 1860)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墟场遭受兵灾洗劫,一度十分冷落。自同治至光绪,至民国及至解放的1952年是墟场最为繁荣和兴盛时期,其间至1918年的国内南北战争,及1944至1945年上半年,日寇犯攸,在短时间里墟场受到冲击,自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后,多种物资均需计划供应,在墟场被禁止出售,之后长期开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没收私自出售的粮食等多种物质,处罚许多人员。此阶段只剩下猪苗、耕牛、旧木料及薯藤、蔬草、锄头柄、杂扫帚等数种物资可交易。1974年至1976年由原来的墟场每月逢一、六墟日改为十天一墟日,此是墟场开办以来最为萧条时期。墟场再现昔日繁荣景象,是墟日恢复每月逢一、六之后又改为三天一场之后。(农历的一,四,七)之后,除恢复昔时所有传统农副产品之外,又增加许多工业产品,再度出现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解放后,集体和私人在此地兴建房屋,使墟场面积缩小到不足解放前的五分之一,106国道又从墟场经过,一度成为马路墟场,墟日人员十分拥挤,还经常堵塞交通。经镇政府,居委会及工商管理部门申报,1984年时任湖南省副省长杨汇泉于现场办公拍板,将紧靠墟场皇图村的上铺、岭背两个村民组的40亩土地辟为新市场,两组农户转为城镇居民。墟场建有500多个厂棚摊位,2007年,工商部门投资700多万元,建成大型室内墟场,面积达4万平方米,设摊位1124个,同时保留北面老墟场于墟日继续出售农副产品,墟场设有早市,居民早餐零食及购物都十分方便。
墟场创办以来将近200年间,其销售的农副产品及手工加工产品形成独特的产品特色,诸如皇图岭大红辣椒、白日坳花生、“八月黄”黄豆、小坡罗家的秋茄子、“白米鸟”稻米(中稻)攸县麻鸭、火焙鱼嫩子等。加工类产品有水豆腐、豆腐、油豆腐、油货、糖饼、骨汤切面、大花片、麻根、五香月饼、开口笑包子、艾斋、糯米斋、甜酒等。
在近两百年,墟场走的就是一条以场兴镇,以镇带场的创镇之路。昔日,墟场场地乃一片荒凉之地,墟场创办后,起初只有几户人家,进而几十人,几百人,至解放时发展到2000多人,其人员来22个省市。当初只有一条500余米长的上铺老街,解放之初在公路两旁建有新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镇不断扩大,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已向四周蔓延达一公里,集镇居民已达万余人。营业铺面已由解放前的150余家,扩展到2000多家。墟场品种之齐全,数量之丰富,贸易之兴隆,亦是前所未有的。1973年湘东铁路开通后,远道而来赶集贩卖的更为便利,皇图岭因其墟场声誉而成为湘东名镇。
古时,此地名为黄土岭,实以”黄土地”而名之。地方《 抟上陈氏族谱》载“生甫公元顺帝至正三年立籍抟上庙(今丹塘村境内)崇祀本邑文昌祠天都黄土岭。”至民国年间,“黄土岭”与“黄图岭”两名并用。传说民国初年有陈姓于墟场开铺取铺号“皇图铺”。实际恐因字音之讹演绎而来。民国初年,地方秀才颜梓琴曾墟场撰联:
皇路清爽攘往熙来六一节
图谋利益争气斗胜万千家
联语首字即切“皇图”二字。解放后通常用“皇图岭”。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度改为“宏图岭”,取名毛泽东诗词“起宏图”之意,1971年重用皇图岭。
墟场创办以后,农产品日渐增多,为便于摆摊和买卖,管理墟场的场头将各种产品划分专营分场,计有22处分场,即肉市、禽蛋场、鱼场、豆子花生场、辣椒生姜场、油盐场、豆腐场、谷米场、茶叶场、木炭劈柴场、木器场、篾货场、铁器场、金银铜器场、布匹场、草蓆场、生烟干笋场、薯虅场、缸罐瓷器场等。
在解放前的130年间,墟场未设管委会,管理和维持墟场秩序实际上是墟头(公平人及收租者),民国时期由地方绅士豪爵兼管总场头,重大问题由他调解处理。
收地租的场头多达18人,毎收一人的地租费,大概相当于当今伍角的样子,许多赶集人实际上以物抵地租。诸如卖花生的给抓一把花生,卖红枣的给抓一把红枣,甚至一棵白菜,一撮黄豆,就算交了地租。
公平人即持度量衡器者,旧时凡赶集人均不带度量衡器,物品均由公平人称量。民国年间计有72杆秤,25只量谷桶,24把市尺。这一百多公平人散布于各处分场,帮助买卖双方称物量谷量布,他们都带有算盘,帮助双方算好总额,有时还帮助双方洽谈价格。交贸完毕,双方给公平人以微利,也只五角的样子。墟场偶有人事纠纷甚或打架斗殴,公平人立即予以劝解制止,并当场划分责任,处理人事及赔偿。那时的公平人在墟场信誉度很高,无论恶人、强人、扒手拐骗者犯事,只要几个公平人到场,那是没有处理不了的人事的。
从晚清到民国年间,墟场日渐繁荣,使得四方商贾云集皇图岭镇,一时间铺号林立、生意兴隆。至解放时,有门面挂牌的铺号多达133家。其中布匹店13家,染布9家,糕点斋铺兼南杂12家,鞋店13家,药店11家,饭店15家,其它50家,可谓家家开店,户户经商。这些商铺,除部分进购商品之外,大部分则是进购原材料,自家或雇人生产加工产品于铺面销售。
铺号,也即招牌,是商家经营商品的标记,文字形式上或用吉祥文字,或直接标明店主姓名。招牌有一诺千金的含意,信誉乃商家道德底线,作为店主,往往将招牌视作生命一样重要。数十年间,这些铺号商户就要靠招牌经商立家,做人处世的。多少年后,许多顾客甚至不知店主姓甚名谁,然都记住了店主家的招牌字号。这种取信于顾客的招牌就叫“金字招牌”。据老一辈人回忆,集镇先后挂有百余家招牌,却从未出现因掺杂使假,短斤少两而被顾客砸牌子的事件。
皇图岭集镇昔时留有“江西一把伞,来到皇图岭当老板”的谚语。铺号主确实是江西人,醴陵人占大多数。异地人到生地开铺经商,人生地不熟,既无亲也无邻,因此不免诚惶诚恐,慎之又慎,稍不留神即会被人砸牌子,或被地痞流氓所敲诈。故能励精图治,以诚待人。当年江西醴陵人前来开铺经商,并非每个人有多大的成本,有不少人实际上是替人挑货推车的,甚至还因兵祸及荒年而流落到集镇的,只一担箩筐,携儿带女而来,于墟场发现经商潜力,经若干年艰苦奋斗,惨淡经营,方才成其铺号主,初创铺号者大都有其一部心酸史。
铺号人家甚是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那时在每年五月的青黄不接之际,地方绅士召集商户开展一次赈荒活动。时称“打减米”,即将一定数量的谷米按市场的一半价格粜给5里之内的贫困农户;另有修桥、铺路、助学方面的捐献。这种义捐的传统一直影响后人。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9-05-30 09:57:32
2011-04-21 23:29:44
2011-04-21 23:29:11
2018-12-27 17:59:12
2010-03-30 16:30:11
2011-04-21 23:28:24
2010-03-30 16:29:27
2013-05-10 16:44:45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