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文化动态 >> 湘东书坛拾贝三则 >> 阅读

湘东书坛拾贝三则

2012-02-02 13:56:1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655

湘东书坛拾贝三则



                                            /侯清麟


智 慧 的 结 晶

——读《茶陵民间传说》


偶去湘东南茶陵,购得《茶陵民间传说》一书。

书仅228页,由退休小学教师尹友连编著。说是编著,其实是尹先生收集整理的散落在民间的小故事75个,“平实简洁,情节生动,起伏跌宕”,随处可见豁达、善良、勤俭的美德和追求自由、和谐、公平、进步的心灵,情节精彩,说理透彻,处处体现着劳动人民的聪明睿智,是一本茶陵人民智慧结晶的书,颇富感染力和震撼力,也很有教育意义。

该书分为“智慧、为善、勤奋、侠义、贤淑、神话、笑话、寓言”等8个部分。“智慧篇”收集了17个小故事,讲的是茶陵县境内流传或发生的人民智慧的小片断,比如“一言不发赢官司”、“牧童智取恶狼命”、“彦一擒贼”、“寡妇难秀才”、“丑书生博得美女芳心”、“大字加点赢官司”等;也有茶陵县古代能吏办案的描绘:“彭知县巧断争妻案”、“州知(茶陵曾为州建制)智判争议案”;但有的故事并非茶陵县独传的,如“哥哥为弟弟讨工钱”,也在我的老家安仁县也流传,说的是财主刁难弟弟,要他把“房子拿到太阳下晒,大罐装进小罐里,猜财主的脑袋几斤几两”,否则不给工钱,哥哥采取“揭瓦晒房,打烂大罐,砍下财主的脑壳称”而逼财主就范讨回了钱,这个故事在小学的课本里也出现过;另“教书先生通过标点符号的妙用”打击了吝啬财主,也非茶陵的专利;至于“名医的‘声东击西’”,治疑难病不以医理和心理暗示哲理。

由“相士劝善”、“善良的‘打抢人’”、“十八罐油”等8个故事组编的《为善篇》,这些故事从田畴市井、炉旁灶边、茶余饭后和人们的嬉笑怒骂中选材,劝诫人们“万事莫如为善乐”的道理。比如“放生的长工”中:贫苦农民周雅望以做长工为生,却常将市场上的青蛙、麻雀买来放生,最后受到好报,脱贫致富,娶妻生子,两个儿子均中进士!

人人都有发财梦,但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必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穷不能志短,唯有勤奋为本,《勤奋篇》的6个故事通篇贯穿了这一主题。

《侠义篇》是告诫人民去恶从善的5个故事。第5章是《贤淑篇》,像“家有贤妻夫祸少”、“贤内助智息无端事”等歌颂了贤达、淑娴的好媳妇、好妻子们,用天空般广阔的心胸,孝敬公婆帮衬丈夫,育儿培女,为了人间的祥和,不惜付出,高扬了尊老爱幼、恪尽孝道的和谐主旋律。

该书的最后3章分别是《神话篇》《笑话篇》和《寓言》,均是借物咏怀,虚实结合,寓理于情,让劳动人民至纯至洁的优秀品质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艺术性地跃然纸帛,告诉人们修养一颗平常心,拥有一份淡泊豁达,则人生处处是乐土,到处是桃源。

《茶陵民间传说》洋溢着茶陵的山峻水曲、厚德载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线,茶陵人千百年来用“惧、惊、怒、悲、喜、忧、疑”等七情审视评判生活,积极主张“人间有真情,万物有生机”的命题,以先人的聪明才智、成功案例指导生活和引导社会主流,从艰苦奋斗中寻找成才、愉悦之途,描写人生的精彩,前程永远美好!

该书的故事短小精悍,语言朴实无华,文字通俗易懂,情节婉转奇妙,通书闪烁着劝诫人、教育人的火花,读之击节,思之惬意,很有感召力。只可惜限于此文篇幅,不能撷取每个故事的梗要,以飨看官!


名 人 成 就 名 地

——读《李东阳评传》


湘省100多县市区,除凤凰、永顺等县以近代沈从文、宋祖英等名人让人知晓外,真正上溯到古代,能以名人成就名地的,恐非李东阳与茶陵县莫属!

何故呢?因在国人眼里,稍懂点历史者,可能知茶陵县者远比知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东阳者少得多。是李东阳,使茶陵县成为名地;是李东阳,让人知有茶陵诗派!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尚永亮与薛泉合著,300页左右的《李东阳评传》一书,系统地介绍了李东阳的传奇一生。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又号警斋,谥号文正,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既有与权奸刘瑾斗争,独立支撑危难时局而为人称赏的一面;也有未能及早退位、恋权留官为人诟病的一面,在政治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创立的茶陵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他“早年以神童著称,后期以儒雅名世,兼擅文史书法而颇具政治才干”,更因为有了他,使偏隅湘东南一角的茶陵成为名地,为了当代文化大发展,为李东阳写详传,应该说其意义远在书外。

该书以“燕产楚人”为题,介绍了茶陵地理文化、风土人情。李东阳先祖上追由临洮唐代平忠武王李晟任职江西,十五世祖李余在宋代任茶陵同知而后定居山清水秀的茶陵成为此地第一位先祖。乱世出英雄的明洪武初年,李东阳曾祖李文祥兴兵响应朱元璋,南征北战,最后定居北京。按出生地论,李东阳其实早已不是茶陵人,可祖父辈敦敦教育不能忘籍忘根,硬戴上茶陵人的帽子,让人说不清李东阳是否茶陵人,故以“楚人燕产”标之,也还恰切。

就是这位“燕产楚人”,幼年才艺非凡,4岁能书径尺大字,不时“妙语迭出,语惊四座”,曾两次获得皇帝“接见”,表现颇佳,誉为神童,被破格“保送”顺天府学习,16岁中举,17岁会试成功,18岁殿试二甲第一。自古至今,能成名如此之速之早,实属凤毛麟角。

东阳18岁任职翰林苑,一任就是30余年。虽发迹早但在翰林苑龙游浅水,经历了一个由少年得意到中年稍稍失意的动态心路历程,但他在这一段时间成就了茶陵诗派创始人,书法成名,文学创造丰收,且从父回茶陵省亲,尤其为日后仕途发达积累了名望和能量。

就是这样一位“诗词清丽,字画遒美”的李东阳,48岁入阁至59岁,当了11年内阁辅臣。他大显身手,尽心辅助治世;“谏止弊政”,为救人之急有时皇帝的旨意也敢逆,斡旋于权阉刘瑾、皇帝、与刘瑾作殊死争斗的大臣之间,救时救世救人,“代祀阙里、议整盐政、安顿边塞、受命暖阁”做了大量经世济世的功德。

明正德元年至七年,是李东阳与当时皇朝的危难时期。作为顾命大臣,他“委曲匡持,随事弥缝,保存善类”;他在武宗皇帝宠幸刘瑾权奸、排斥正直大臣的逆转难局、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既要自保,又要操持明皇朝这台积重难返的国家机器,还要保存善类,更要与权奸斗争,最后锄除刘瑾,在将一切“运筹帷幄”正常后,力辞官位,退隐林下。

此书第6章写的李东阳“致政家居”,讲他退休后,与僚属、门生作诗写词极得“致仕之乐”;整理诗稿,结集《怀麓堂稿》拟见铅;这段时间“工篆隶书,碑版篇翰,流播四裔”;但因中老年丧子,退隐才四年则仙去,让人同情。

本来此书至此应结尾,但这本书的不足之一是又加两章,一章为“主盟诗坛”,其实在前面的章节已叙述得比较详细;另一章“余论”,像是补叙,又像是议论,更像是貂尾犬续,画蛇添足,是传又非传的内容。该书的第二大毛病是错处不少,比如封面,就将李东阳出生年写成1477年,可谓错不容恕。第三大不足写具体事多,但如何成就大事少。第四,褒之不够,贬之有余。

书读完了,感想也写完,“名人成就名地”的观点形成。从历史看,虽也有“闻喜”、“志丹”、“子长”、“朱亭”、“白起镇”等,但均未过李东阳之成就茶陵之名也,这一点是笔者的心得,不知列位看官能否补卑孤陋寡闻之一二?


人 杰 地 灵 秩 堂 乡

——读《三大学土故里》


在通读介绍湖南茶陵县秩堂乡——《三大学土故里》一书过程中,我一直被“环境钟灵毓秀、人文厚重不衰”,三大学士修德、治学、为政之亮节感动着。

山西闻喜县裴柏村,即“宰相村”,“自中国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仅裴氏家族就出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多人”。 我不知道这是否有“朝廷有人好做官”和裙带关系的原因,但我敢妄言,或多或少有此嫌疑,至少从读书到科举入仕后就少得多了。

可古代处蛮荒之地的茶陵县秩堂乡,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中进士者51人,特别是明代首辅大学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明代会元文渊阁大学士张治,清代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元代状元李祁,民国中将彭国栋,新中国国家粮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陈希云,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彭柏山,少将龙书金、李振声、谭文邦等均出自这里。他们既非同族同姓,又非在一朝一代,均是凭懿德遗风、传统文化的承载、人文精神的积淀,“崇学、正直、敬业、重义”精髓的结晶,窃以为比“宰相村”之人才的出类拔萃难得多。

《三大学士故里》(精装本)近40万字,分“名胜古迹”、“风云人物”、“红色记忆”和“风俗民情”4辑,内容丰富,文字洗炼,史料真实,把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称“茶乡”的秩堂乡从历史的长河中推到读者面前,它“打开尘封的史实宝库,翻开灿烂的历史长卷,寻找其演绎的足迹,梳理其成功的脉络,探究其传承的奥秘,揭示其兴盛的规律”。秩堂乡“丰厚、清纯、透彻、绵长、流畅、开阔”的茶水品格与精华滋养着“勤奋、勇敢、聪慧、善良、刚毅、进取”的代代儿女,值得赞赏和弘扬。

“名胜古迹”记叙了秩堂乡内:皇雩仙的风水秀丽、岩子龙的鬼斧神工、石窝潭的奇岩怪石、祠堂文化的灿烂厚重、名人题赠的渊远流长。特别是“名人题赠”先后有宋孝宗敕联,岳飞“墨莊碑”、李祁题跋《清明上河图》、毛泽东赠谭宝缙婚联、胡耀邦题列宁学校校名、李通和谭国政书法稿、李东阳和陈希云回乡题字等。

“风云人物”篇收编了秩堂乡内:历代进士名录,明朝首辅大学士李东阳,文渊阁大学士张治,清代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南宋驸马谭斗南,元代“状元”李祁,明代钦差大臣谭玉瑞,浙江按察使廖希颜,四川巡抚谭希思;民国实业家龙乾,法日留学生刘说,中将彭国栋与谭国俊,少将彭问津,湘省秘书长彭少安;新中国粮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陈希云,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彭柏山,少将龙书金、谭文邦、李振声,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刘长希,国家房产住宅局长陈斌,铁道兵四师师长彭绍智等,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导演彭小莲,博士生导师郑水林等人物的轶闻趣事。

秩堂乡留有许多“红色记忆”,革命烈士有577人,红军老战士新中国成立还健在的有26人,开国将军3人及一大批革命老干部,流传着“烽火岁月”的许多故事。书中还专文介绍了“从雩江书院到列宁学校”的“革命摇篮”。

“风俗风情”介绍了“秩堂什锦茶,秩堂血鸭”等茶乡饮食“六味”,秩堂时令节俗,茶乡婚嫁习俗,秩堂方言土语和“拳文化”,还有李东阳、张治、彭维新、陈希云之轶事。特别是明代大学士张治五岁挥毫写大字,六岁能赋诗,但家境贫寒,在父亲积劳去世后,跌脚、瞎眼母亲无以家用,更无资助上学,株洲罗家渡某富户听说张治的才名和境遇,便要他当书童伴子读书,结果张治学业精进。成才后不嫌母丑,待母至孝,受到皇帝“嘉勉”。

为什么秩堂乡弹丸之地如此“风光无限”?!究其原因,一是源远丰厚的历史沉淀:“追祖德、报宗功、敦族谊、教族裔,奉行‘忠、孝、礼、义、廉、耻、仁、智、信’理念”,传承文明,激励后昆,在这里极具权威。二是风光秀美的地理环境:据书载,“山俊美、地丰腴、水灵气”,即使在盆地内也山冈起伏、丘陵蜿蜒、沟渠纵横、流水潺潺,道路阡陌,田畴连连,屋舍群落,炊烟袅袅,树木葱茏,花团锦簇。三是浓郁深厚的崇学风气。在学习上历代学子表现出“崇文苦读,自强不息”,做官“鞠躬尽瘁,清廉奉献”,做学问“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处事“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做人“宽厚包容,精诚团结”。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0-04-16 21:02:00
2011-04-21 23:35:49
2009-11-12 15:54:48
2009-11-12 15:54:48
2012-04-27 08:52:38
2011-02-06 11:44:10
2009-11-12 15:54:48
2017-07-13 10:56:53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