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茶陵古城街道格局“终九总”至今未变 >> 阅读

茶陵古城街道格局“终九总”至今未变

2018-01-29 21:51:44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374
                          文/王薛刚        

     
  “茶陵古城”若按街道格局“终九总”至今未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原县城,包括古城墙内外的两部分。古街格局“终九总”为古代茶陵最后一次于清同治九年(1870)续修《茶陵州志》(下称“清志”)所定位。2013年,该古城被省文物局批准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其古街称“历史文化街”,已多方加以保护,并被打造成为文化旅游景观,但其格局形成鲜为人知,游客游览时有些云里雾里。现就这一格局的形成概述如下:
从街四到街五的变迁
  茶陵古城之筑,见诸文字记载始于明嘉靖四年(1525)《茶陵州志》(下称“明志”),其街道之记在“城池”篇中有“街坊附”,记为“东街、南街、北街、西街、中坝街”,此应视为从街四到街五的时期。
  古代城市称为“城池”。“城”指城墙,“池”指城濠,又曰“护城河”。城池在冷兵器时代是一种设防,以卫地方政权和城中居民的平安,为便于修筑,多为方形,故茶陵古城始筑于南宋绍定四年至五年(1231—1232)时,沿城墙修有东南北西四街,城墙设五门,以供防守和人们出入。元代才“名其门,东曰聚星、南曰迎薰、北曰朝天、西曰紫微,又西曰通湘”(“明志”)。该城西为二门,是因城筑于三面为洣水环流之中,仅西部与陆地相连,则掘护城河,称“南导江流,灌注其中,北复会于江,环绕若带,邑用保弗忧”(“明志”)。明代“因元万户府置为卫,……于城西展筑之,视旧之广加四里”(“明志”),是为军事设防升级、驻军之需,而展筑其城,故出现了街道的变迁。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古城展筑,是为向西部陆地扩展,其城墙、护城河均向西移。原护城河——“汴河”,又曰“便河”的引水与出水处被堵,成为了“坝”; 原西街就位于城中央,街名被命为“中坝街”,排序在尾。从现状看,“中坝街”的位置为今状元路和州衙路傍,“汴河”由于被废时所堵,后又淤塞,今为“汴湖”和塘若干,有的则成为了宅地或菜地,遗址尚存,与状元路、州衙路平行。展筑后的护城河名曰“淀河”,也为“南导江流,灌注其中”,冷兵器时代结束后,也已淤塞。今位于三总桥下一段较长,称为“淀湖”,其它部分也成了塘、宅地和菜地,遗址仍依稀可见。西街仅存星星学校校门口至过路街一段,约长30米左右的街道,成直角左拐接过路街,出通湘门,今门上为“迎湘门”,系民国时嵌入的门名牌。
从街五到“终九总”格局
  “从街五到终九总”见于“清志”的“城池”篇中所附:“铺市、乡都、村落、地界”。其相关古街记为:“街坊:中坝街、东街、南街、北街、西街(自治前起,沿街以总计,出紫微门外起三总,迤西至九总而止)”(括号内,在原志上为小号字,应视为“注”,下同)。在“地界”中记有:“城内(东为一总,西为二总)”,“城外(起三总,终九总)”。这一记载应视街五格局存在至清乾隆甲申(1764)至丙戌(1766)古城重修前。重修因修“马道七”出六城门(其中出大成门为二,该门按“清志”记:康熙年间增开)。马道影响街道,原街五,仅剩西街,修志故在西街才注,而形成的“终九总”。今则是1~7总全长1790米,弯弯曲曲的长街,8总690米,9总140米。但这一变迁鲜为人知,是因“城池”仅记“乾隆甲申城圯过半,知州戴保豫修之”,不见“重修” 二字。(下转第37页)(上接第35页)而大学士彭维新为之作《重修州城记》形成“城身表里皆石”一文载于“清志”的“艺文”中,但研究古城者从未查阅,即使1993年修《茶陵县志》设“古城址”目也未记述“马道七”。据考,古代茶陵经济自宋得到发展,至明末清初呈现“本末相资,城乡互济”(《清志》)局面。工商业发展,街道也不得不向城外延修。“终九总”格局之注记于“西街”下,也就是在这一格局中,因修“马道七”,原街五仅存西街了。古城街道延修又是随江西经商移民一批批来,街道也就一段段延建,至不能再延的今屯下为一山脚止,就只好再分支建二条,在统计其数中出现“以总计”之说,这“总”既作副词又作量词来用。从“终九总”格局至今未变的现状看,其分“总”如下:
  一总为自州衙门(今工农兵政府旧址)至大成门左(仍埋在地下的状元桥对面城墙一缺口处)。二总为大成门右至今星星学校内后的城墙转角处,即已于民国时被封的紫微门。三总出紫微门外起,经三总桥过约五六米处止(其街右有“文革”时卫校一二层建筑的红砖楼房)。四总自“卫校”起,止于街现存的“福音堂”。五总自福音堂起,止于今仍存的“茶亭巷”。六总自茶亭巷起,至于今洣水街居委会办公楼左拐一楼房止。七总自居委会房至今一中校门正对一巷道的出口处,“文革”时存二贞节牌坊,已为山脚下。八总为三总街右一分支街,起于分支街口,止于今农林与今州衙路相接,民国时称“高基巷”。九总为洣水街居委会斜对门一巷道,是“清志”州城图上唯一标出的“九总街”,因明、清时茶陵三驿道出入古城均在此街汇合。九总起于巷道入口,止于今进士长廊入口。进士长廊为原“学门前”街,存至2005年被一中征收建标准田径运动场,余下的由砌河岸而成进士长廊。
  茶陵古城街道“终九总”的格局至今未变。从现状看,不仅古街的走向、长度未变,而且一总、二总、八总、九总的宽度也未变。城里街道两傍清末式的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的一层或二层店(坊)铺,一层式为前店(坊)后宅、二层式为下店(坊)上宅,参差不齐仍有135户,古香古色,像件“百衲衣”,真乃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街,是茶陵独具性文化景观之一,的确值得一游。按媒体报道《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文本》所介绍,全国今仍存这种古城街的古城不到10个了。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3-11-23 20:04:43
2019-10-30 10:11:12
2011-07-18 23:50:16
2019-10-30 10:09:27
2011-07-18 23:49:38
2011-07-18 23:49:06
2011-07-18 23:48:16
2016-09-08 22:08:04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