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名校史册 >> 林廷玉和《洣江书院记》 >> 阅读

林廷玉和《洣江书院记》

2012-10-13 20:19:5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447
 

文/苏铁军


林廷玉(1454-1532),字粹夫,号南涧翁、烟霞病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举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弘治十二年(1499),因科举考场弊案,贬任海州(约为今江苏连云港地区)判官。十五年(1502),迁知茶陵州。十八年(1505),再迁江西佥事,后官至都御史。“因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乞归,家居二十年,著述自娱。”
“廷玉为人刚果敏达,在谏垣号敢言。弘治改元,虚己求谏,廷玉上‘筹边翊治’十事。转左给事中,又上‘保治十箴’。”上本奏“‘奸僧继晓罪恶贯盈,乃漏网逋诛,非所以昭典法,不鉴戒也。’上纳其言,命锦衣官械继晓至京,斩于市。”人谓之嫉恶如仇,除恶务尽。
林廷玉因为“刚果敏达”,耿直敢言,颇得赞赏。不料,“宏治己未会试,滥充同考,不图科场大变。寻为论列其事,爰出判于淮之海州。”弘治十二年(1499),因涉唐寅考场弊案,被贬官海州。
林廷玉在海州,“修理学校及祠庙坛墠,正(政)声丕著。”三年后,弘治十五年(1502),迁知茶陵州。又三年,弘治十八年(1505),再迁江西佥事。
与在海州一样,林廷玉十分重视办学育人。履职茶陵,第二年便倾力倡办洣江书院。他身为知州,却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暑不辍:“日服深衣幅巾,集诸生讲解其中,寒暑不辍。喜吟咏,意之所到,掀髯长歌;与俊髦赓和,忘其身之为吏欤。”书院落成后,他又亲自撰写了《洣江书院记》、《吸秀亭记》以及《四斋铭》等文赋,对自己的办学思想,人生志趣和处世信条,都作了颇为集中的剖白。其中,《洣江书院记》堪称一篇程朱理学思想和儒家精神的宣言。
《洣江书院记》首先充分昭示了林廷玉反对章寻句摘,倡导经世致用,匡正民风士习的办学主张。
文章一开篇,就大声疾呼:“民风之不淳,士习之不振者何?居道之不明不行故也。”继之痛陈:“后世科举之学兴,为士者章寻句摘,以应一时之求。故其词藻虽富,而大旨或略;雕琢虽工,而所谓向上一著者罔或深究。及登仕版,书遂置矣,况道乎!”与林廷玉同时代的明朝大儒、哲学家王阳明(1472-1529)说:“自科举之业盛,士皆驰骛于记诵辞章,而功利得丧,分惑其心,于是师之所教,弟子之所学者,遂不复知有明伦之意矣。”而此时的科举之学,弊案层出不穷,早已积重难返:贿买钻营,怀挟倩代,割卷传递,顶名冒籍,弊端百出,不可穷究;大批士子无所往而不谋利,或买卖或举放,或取之官府或取之乡里;“视经书如土苴,而苞苴是求,弃仁义如敝屣”。面对这种世风陋习,有识之士怎不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呢?“书岂筌蹄,道岂刍狗哉?此实世教关系,固有识者之所深虑也。”林廷玉谆谆告诫:“圣贤之书,道之付托而阐明焉者也。郡之人士毋徒咀嚼糟粕,搔摩皮肤,必由言语文字之末,钩深索赜,以求精微奥妙之理。”直到篇末,他依然谆谆教诲:“山云水月,天然真乐,无往弗在,亦奚以功名为哉?吾见为臣皆忠,为子皆孝,民风士习必为丕变……若但呻吟占毕,图应取以徼利达,而于道漫不究心,固非圣贤著书教人之盛心,亦非书院创建之意也。”苦心孤诣,纵贯全篇。
同时,《洣江书院记》也充分展示了作者恪守道学信念,呼唤道学回归,张扬道学精神的人生信仰。
不言而喻,林廷玉不可能不知道“学而优则仕”;不可能不知道通过场屋之学跻身仕途之后,可以得到怎样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同时,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在“率天下而为欲速成之童子,学问由此而衰,心术由此而坏”,“天下以货为贤,士风日陋”的现实中,他的主张和追求,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然而,他之所以如此憎恶沽名钓誉,决科干位的世风陋习,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鼓吹崇贤奉道,力学笃行的主张,之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道的顶礼膜拜。
作者在文中言必称道学。开篇提出“民风之不淳,士习之不振者何?居道之不明不行故也”,文中言之再三:“唐虞三代,斯道在天下,如日之中天。是故仁人君子比屋可封,固其所矣。”“书岂筌蹄,道岂刍狗哉?”“天之所以与我,我之所以得于天,以为人者,以道焉耳。”“郡之人士……知之必明,守之必固,行之必力,使道足于己而无待于外。吾命亨而达,则措诸事业,以禆天下国家;或蹇而穷也,则亦可以敦厚风化,以善一乡一邑。”以道为圭臬,明德新民;以修齐治平为准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通篇文字之旨归,也作为作者人生之信念,对道的皈依、恪守和呼唤,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大名鼎鼎的南宋哲学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在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南宋乾淳之际(1165-1189)的岳麓书院主讲,与朱熹、吕祖谦并称南宋理学“东南三贤”的理学大儒张栻,在岳麓书院重修落成时撰写的《岳麓书院记》中,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林廷玉和张栻、朱熹,《洣江书院记》和《岳麓书院记》、《白鹿洞书院学规》,前后相隔300多年,但是,三者之间,竭力反对“徒工习于语言文字之末,以决科干位”,全力提倡明伦重道、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办学主张和修齐治平的儒家精神却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如出一辙,一脉相承。
人文荟萃,名闻遐迩的茶陵州立洣江书院,迄今已历500余年,《洣江书院记》至今依然光芒熠熠。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1-11-10 10:12:17
2012-10-13 20:19:52
2012-10-13 20:15:58
2015-04-05 10:42:23
2018-01-29 22:27:48
2011-07-18 23:56:12
2019-10-30 10:29:20
2014-02-14 10:15:3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