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老地名,让你想家——读彭水明《株洲新区特色地名考录》有感 >> 阅读

老地名,让你想家——读彭水明《株洲新区特色地名考录》有感

2011-04-21 23:34:04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336

                                           /李河清


记得一位去台返乡的老兵写过这样一首诗:“老家是一壶酒,装满了唠叨话。老家是一碗茶,人走茶不凉。老家是一串老地名,越嚼越新鲜。老家是一袋烟,常在嘴边挂。老家是一间土屋,有几片流水的瓦。老家是一间茅草棚,棚下放着野菜和瓜。老家是一片沃土,土里长着野草和野花。老家是一只家雀,说着方言和土话”。

朋友,童年时你是否和小伙伴去附近山上摘过野果、砍过柴?长大后你背井离乡多年回老家时有没有拿着纸条在大街小巷寻找过自家的屋场?搬家时你是否总是想再看一眼那块太熟悉的大门和池塘?当老房子都不存在了,一个个黯然失色的老地名,默默见证着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株洲市天元区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

在这个叫“三房湾”的老地方,现在已变成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们设计的明珠花园了,“龙塘”现在已建成了湖南工业大学校园;原来草房聚集的大坪沿江岸边,现在变成了五光十色树木葱笼的湘江风光带休闲区。手捧着由《湘东文化》编委会主任彭雪开研究员作序的《株洲新区特色地名考录》这本新书,株洲新区民间记忆记录团发起人彭水明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所收集的老地名和特色地名。通过这些老地名或特色地名,让原本陌生的人们,找到了共鸣,有了共同的话题和记忆。

彭水明,是中国银行株洲支行的职工,他参军18年不忘故乡的山水,不忘养育自己的亲人。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株洲本土人,他深深热爱这片热土。他常和一些人兴奋地谈论着“这里过去是革命烈士罗哲的家”,“那个地方是大诗人杜甫曾经去过的地方”。一位老人和彭水明谈论过一些老地名后,又拉着老伴和孙子还有许多亲戚,一起去看那些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地方,还去找寻罗哲烈士童年时期的老住宅遗址。类似这样的事情,让彭水明很感动。他收集这些别人眼中的所谓“陈芝麻老谷子”,就是为了收藏一种老百姓的集体回忆,收藏一种珍贵的历史珍珠。“我用了5年时间穿行在天元区各地,和一些老朋友聚会时,访问过许许多多老地名的知情人,倾听过很多地名故事,最后收集记录了这份民间记忆,只是为了昭示那些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感伤,让它们用最单一的符号带你去神游天元区”。

1000多个老地名意味着什么?“天元区消失的自然村和屋场几乎都在这里。”彭水明说,狗头岭、三房湾、黄伞冲、凿石浦、杜甫草堂……听过或者没有听过的老地名、老山名,排山倒海般冲击着你,让你目不暇接。

老地名的收集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更需要一种精神。在中共天元区宣传部和天元区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只要不出差,彭水明和陈瑛、凃丹等人总是利用双休日骑车到拆迁地向拆迁户询问该地的地名。当留存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宅子轰然倒地,当一条条老街巷黯然消失,破瓦残壁前总会有彭水明的身影。他决心用文字凝固历史,让这些老地名重新唤起人们对这片土地温馨的记忆。

彭水明先生说:“说不准哪位远方客人在漂泊异国他乡多年后来到这里,看到我这本书上所记载的某个老地名会动情不已,因为那曾经是他的家……”——这就是他编写这本书的最朴实的目的。这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敬佩。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7-07-11 19:38:51
2019-10-30 10:56:18
2017-07-11 17:42:31
2019-10-30 10:12:35
2013-11-23 20:06:43
2019-10-30 10:10:38
2013-11-23 20:04:43
2019-05-30 10:04:51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