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红色记忆 >> 苏区时期的酃县红军医院 >> 阅读

苏区时期的酃县红军医院

2012-12-29 09:24:1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962


文/谭忠诚


自1927年至1938年,酃县(炎陵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11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井冈山苏区时期、湘赣苏区时期和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时期。期间,为了及时治疗红军以及地方武装人员的伤病,酃县曾经创办过红军医院。在那段艰苦岁月里,医护人员克服了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救死扶伤,保证了红军战士的健康,对巩固红色根据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各县人民迅速行动起来,拿起武器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起初,因为没有医院,战斗中负伤的战士只能分散在老百姓家中医治,效果很不理想。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会下达了“工会组织要积极担负军民伤病治疗和卫生防疫宣传的任务”。不久,毛泽东将红军医院的建设作为巩固大小五井和九陇山两个军事根据地的保障措施提了出来,他认为“修筑完备的工事、准备充足的粮食和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把这三件事切实做好,是边界党应该努力的”。在这个背景下,各地纷纷办起了红军医院。
1928年7月,酃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于大院的大坝,当时县赤卫队员就有150多个,由于战斗频繁,时有伤病员需要医治。8月,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把一些当地的中草药郎中组织起来,在大坝里成立了红军休养所。廖德佑、李坤光为医师,由廖德佑兼任所长。医护人员除医治伤病员外,还给当地群众治病和宣传卫生防疫加识。有份当时的卫生宣传资料这样写道:人民身体强弱,事关革命大业。当此土地革命,更属千钧一发。打土豪、分田地,责在劳苦工农。保持强健体魄,首重讲究卫生。勤换衣勤洗澡,消灭臭虫虱蛋。禁止喝生冷水,搞好民众卫生。建立鸡舍、猪栏,打扫清洁为宗。茅房、住屋干净,务使空气流通,疏通天井沟渠,免得臭气熏蒸。反对缠足盘发,提倡民主自由。蛮详细也蛮亲切地陈述了当时战争条件下的一些卫生医学常识。
1929年元月,井冈山失守,红五军撤出井冈山,酃县县委和县苏政府遭受破坏,红军休养所不得不停办。同年3月,彭德怀重回井冈山,县级党政机关恢复,红军修养所在大院西坑重办,并改名为酃县红军医院。廖德佑为院长,除原有医生外,还从各乡妇委会抽调了5名妇女到医院工作,由共产党员、平湖乡妇委会主任黄桂莲担任组长。他们一边护理伤病员,一边拜师学医。
红军医院的药品主要通过地下交通站到江西吉安购买.另外通过战斗也能缴获一部分。后来,苏区受到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外购药品几乎不可能,只能自己动手采挖和种植中草药来为伤病员医治疾患了。他们自采、自制、自配中草药,要开刀动手术,取出伤兵的弹头、弹片,没有麻醉药,只好让伤员适量服点用生乌头、野魔芋、七叶一支花、红叶细辛,生半夏、地鳖虫加工泡制的药酒,这样既可作麻醉药用,减轻伤病员手术过程的痛苦,又可起到医治刀枪伤的作用。
由于敌人的疯狂“围剿”,酃县的红军医院不得不多次搬家,先后在大院西坑、十都桃源洞焦石、藤棚山,石洲青石冈、策源上洞苦菜冲、上湾廖家祠、倒窝里、石禾坪老厂里等十多处地方落过脚。
1932年10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敌粤军余汉谋部攻入江西上犹、崇义,上崇苏区失陷。河西道委迁往遂川县的上七,酃县划入河西道委管辖。1933年6月,蒋介石集中百万军队“围剿”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根据中共湘赣省委指示,中共酃县县委和中共江西遂川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酃遂中心县委。这样,酃县与邻近的遂川县有了医疗方面的合作。这年秋天,先是酃县红军医院将30余名伤病员移送到遂川县红军医院医治,不久,遂川县亦面临“围剿”的危险,遂川县红军医院不得不迁到酃县桃源洞,再迁到上洞石禾坪,与酃县红军医院合并成立酃遂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位于深山的腹地,山高林密,只有一条伴随洪水江,沿溪流而上的羊肠小道。医院设两个分院,一条小溪从中间流过。东面为一分院,收的是重伤员,西面是二分院,收轻伤员。除原来的人员外,又增加了从遂川过来的医护人员,总数为16人,廖德佑继续担任院长。说是医院,其实仅仅是密林中一块开阔地而已。四周简单地用石块堆砌了石坎,房子全都是竹子、杉木盖的草棚,吃的是竹笋和稀饭,有时候就连稀饭都喝不上。因为此时的战斗更加频繁,加之红军主力部队常常到酃县作战,伤病员剧增,最多时达200余人。但是大家互相协作,并肩战斗,共同经历极端艰苦的日子。
1934年8月,主力红军北上之后,国民党纠集了江西李云杰的二十三师,李抱泳的五十二师,罗霖的十八师,湖南陈光中的六十三师,王东原的十五师,陶广的六十二师,加上两个省的保安团以及周边各县的反动地方武装十几万人,杀气腾腾地向茶陵、酃县、宁冈、遂川、永新五个县的苏区扑来。
1934年的岁末,天寒地冻。敌人攻到了上洞的石禾坪,此时在酃遂红军医院一医院的事务长吴二林叛变,供出了通往红军医院的那条隐秘的路径。在这危急关头,医院党支部决定留下两个医护人员照看不能行动的重伤员,其余所有医护人员和伤病员,趁晚上天黑之际,分三路强行突围。结果在突围中大部分伤员壮烈牺牲,13个医务人员也只有八个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不能行动呆在医院的几十名手无寸铁的重伤员和两位医护人员,均惨遭敌人杀害,鲜血染红了山下的溪水,洪水江变成了红水江。
至此,曾经有七个年头历史的红军医院结束了。然而,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许多病友从血泊中爬起,继续坚持革命。他们从红军医院突围后,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主力红军或者游击队,有些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责任编辑:卫华)



图1 策源上洞廖家祠(红军医院)





图2 红军医院堆砌的石坎

相关文章
2014-02-14 10:03:25
2014-02-14 10:02:43
2017-07-11 19:43:41
2019-10-30 10:54:17
2019-10-30 10:52:47
2010-03-08 19:28:06
2016-11-15 16:42:54
2017-07-11 17:37:0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