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文物典籍 >> 古代文人学士有关株洲丹霞地貌的记载 >> 阅读

古代文人学士有关株洲丹霞地貌的记载

2018-12-27 17:33:01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156

文/李佐棠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丹巴越之赤石也”,“霞”赤云气也。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陸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解、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岩及方山丶石墙、石峰丶石柱、石桥、峰谷丶石卷丶岩穴等造型的地貌。白垩纪是指距今1.46亿年――6500万年的一段时间。株洲丹霞地貌历史悠久,幅员宽广,景观壮美,人文价值高。
  东晋罗含(319-420),字君章,号富和,湖南耒阳人,曾任江夏郡从事,荆州別驾。后历任尚书郎、征西参军、宜都太守、迋尉、长沙相等文武官职。在任长沙相时,于公元345年写了《湘中记》,是一部记述湖南山川、古迹、风俗佚事的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引用了《湘中记》中的八条内容,《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也多用引用《湘中记》的内容。罗含在《湘中记》中写道:“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其石子如檽蒲,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岩若朝霞”。《湘中记》直接影响《宣都记》《荆州记》等,罗含提出的“赤岩若朝霞”的论断。是中国丹霞地貌命名的依据,故古人对丹霞地貌就有“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谓。清人陈鹏年在《朱亭》诗中有“赤岸岩朝霞,轻舟系白沙”之词,今人蒋海缇在《空灵寺》诗中有“丹霞风物最清幽”之句,可见《湘中记》对后世影响的深远。罗含是一个地理学家,而且他写了《更生论》,又是一个哲学家,故时人尊他“湘中琳琅”“荆楚之才”“江左之秀”。
  明朝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是伟大的地理学家,旅游探险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一日,由江西进入茶陵,第二天到了洣江乡石梁村,考察了灵岩山的丹霞地貌。灵岩山名月到岩。“灵岩夜月”是茶陵八景之一。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称:“灵岩者、其洞东向。前有亘岩、南北回环,其深数十丈,高数丈余。中有金仙,外列门户而不至顶。洞形圆不为洞揜也。为唐陈光问读书处。其后裔犹有读书岩中者。”陈因屡次不第,于是隐居此处,奋发读书,终于67岁考取了进士,唐昭宗破格提升他为翰林院编修。灵岩洞口,宋时始建灵岩寺,黄庭坚到此写诗云:“大厦高堂未足论,凿时功力借乾坤。广长可坐三千客,今古惟留十八尊,谷口白莲坐玉沼。壁间青蔓挂云门。开山萧老今何在,六股鸣环踢杖存。”
  徐霞客先后考察了会仙岩、学堂岩、石梁岩、碧泉岩、对狮岩及观音现像伏虎岩的灵岩八景。他说灵岩山地区的“石质粗而色赤”,并在日记中写道:“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岩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因环如玦或两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但石质粗而色赤,无透漏润之观,而石梁横跨,而下穹然,此中八景当为第一”。天然石梁桥,桥式半月拱形,跨度45米,拱高10米,石梁竞有15米厚。石梁桥上有一个“仙人池”,形似葫芦,约5平方米的泉池,无论旱涝,泉池不涸不盈,真是一奇。
  茶陵丹霞地貌分布大约有160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大丹霞地貌景区。中山大学地理系丹霞地貌专家黄进教授到此观察后说,它可与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媲美。
  茶陵县的浣溪镇八旦村丹霞地貌风景区有9个山寨,其中有高达60米、直径达20余米的形似“男根”的巨型石柱,还发现有两座60多米高的石壁,两壁之间似断裂形成。中间有一道2米宽的狭长通道,人行其间朝上可见 “一线天”景观。八旦风景区还有杨柳仙、顾母门、日月岩、穿山洞。杨柳仙是指杨柳村内一石壁上,有一天然石窰,形似屋舍,四周巨岩林立,两旁杨柳成荫,古时有些文人墨客到此题诗壁上,至今还有遗迹,成为一道茶陵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风景名胜——杨柳仙。
  株洲市凿石浦的丹霞地貌,现位于天元区栗雨街道办事处凿石村湖圹组地域。唐大历四年(769)二月底,诗圣杜甫从谭州(长沙)乘船来到庆霞寺。《凿石浦志》云:“子美由蜀南征爱庆霞寺山水清雅,因宿于寺,题有诗,后建草堂”。杜甫写了《宿凿石浦》一诗,诗中有“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等句。杜甫热爱凿石浦,盛赞株洲山水秀丽。为了纪念杜甫,北宋建隆元年(960)在庆霞寺右侧建立了杜甫草堂;北宋大康四年(1078)大书法家米芾来到杜甫草堂拜谒,在矶头岩(凿石岩)上书写了丰腴刚健的“怀杜岩”三个大字,因此矶头岩(凿石岩)就改称为怀杜岩,矶头岭(冲天岭、凿石岭)现也改称杜甫岭。
  怀杜岩属于赤岩,岩石属于红色砂砾石,即赤石。因罗含有“赤岩若朝霞”的比喻,故庆霞寺以此命名。杜甫在《舍弟观赴兰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中有“庾信罗含俱有宅”之句。罗含为桓温别驾,于江陵城西三里小洲上立茅屋而居,布衣蔬食,宴如也。廉政勤政,率先垂范。天元区文化馆陈列的文物 通天岭禁伐碑、永建勿替石碑及曹洞有关庆霞寺界碑,均属红色砂砾岩石质。2017年秋,我与天元区宣传部、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有关同志到了庆霞寺、杜甫草堂基地和怀杜岩考察,就发现并收集了一些赤岩中的赤石。
  株洲市天元区空灵岸的丹霞地貌,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战国时屈原曾乘舲船到了株洲和朱亭。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称湘水县北有空舲峡,驚浪雷奔,浚同三峽。后因空舲岩旁湘水中有一洲,长3000米,宽200米,形如舲船,洲旁有石如悬钟,故得名叫空舲洲。所以空灵岸原叫空舲岸,由于刀笔之误,把舲刻成了灵。郦道元《水经注》中的湘水县“北有舲峡驚浪雷奔,浚同三峡”,是指昭灵滩。南宋乐雷发为昭灵英烈王题诗,将昭灵写成昭陵,以后就以讹传讹了。空灵岸又叫九狮岩、悬钟岩、石潭山、观音岩及和尚岩等,它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和霞石俩村交界的九狮山上。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在空灵岩中建空灵寺,供奉观士音菩萨,所以古人有“上有观音岩,下有岳阳楼”之谓,成为自古以来湘江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大历四年(769)二月底,诗圣杜甫来到了空灵岸游览,写了著名的《次空灵岸》一诗,云:“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可以营吾居,终焉讬长啸。向者留遗恨,恥为达人诮。囘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诗中的霞石是根据罗含《湘中记》“赤岩若朝霞”来的,而霞石埠地名又是根据杜甫诗命名的。当地名儒为记其事,在岩左侧悬钟石下建了两间草屋,称杜甫草堂。很久以后,悬钟石掉落,杜甫草堂被砸坏。人们称掉落的悬钟石为“救难石”。清嘉庆九年(1804)邑人胡官锦倡修杜公亭于岩左,同治十二年(1813)自毁,光绪五年(1879)冯镜川倡首修葺楼阁,除观音寺外,还有杜甫草堂、长啸楼等建筑,规模扩大,颇为壮观。但1968年所谓“破四旧”,将空灵寺楼阁几乎毁灭殆尽。1989年湘籍台脃唐应涛接受株洲县政协委员肖伯良建议,组织捐资重修空灵寺,使之焕然一新。空灵岩有赤壁、赤岩洞、石泉、石狮、石悬钟等,这种古人心目中“赤壁丹岩” 的千姿百态,可谓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罗含的《湘中记》杜甫的《次空灵岸》,也是研究中国丹霞地貌的珍贵文献。
  株洲县有个古地名叫花石,位于株洲县西,称小花石,是现今株洲县王十万乡镇政府所在地。唐时长沙郡设有渌口、花石二戍驻兵,以据栀昭陵滩之上下游。清朝光绪湘潭县志称:“花石戍以杜子美、刘文房(长卿)经过吟咏,其名遂显”。唐大历四年(769)三月初,杜甫乘船从空灵岸到花石戍,在此住了一晚,写了《宿花石戍》一诗。后筆生在《序花石杜甫草堂》中称,后人步其行,于系舟登山之处,兴建杜甫草堂,并树青石阴文碑,上刻杜甫画像,下刻宿花石戍,以为纪念。之后又筑室扩建,颇具规模。草堂后来被毁。今人刘兰芝捐资30多万元,在花石建成了古色古香的杜甫草堂门楼、杜公亭和其他附属建筑物。金石学家李立题了杜甫草堂匾文,画家贺安成绘制了杜甫像,供世人瞻仰怀念。
  花石临江有赭石岸500米,有的石头带有花纹似海棠,花石由此而得名。赭也即赤色,如赭土、赭山、赭峯、赭石,赭石即赤石,赤石遍野的花石小镇,构成了靓丽的丹霞地貌景观。
  株洲县还有个丹霞地貌村,叫赤石村。杜甫于大历四年(769)三月,由晚州乘船到了王十万的赤石村,写有《遣遇》一诗。诗中有”朱岩云日高”之句。“朱岩”即指赤色山岩。赤石村的湘江岸边,有赤色的长达200米的“城墙石”,赤石村、赤石港由此得名。王十万古商市的米铺和一些破败的屋基墙壁底部的石头是来自赤石村的赤石。杜甫描绘的“朱岩云日高”的秀丽图画,为古代中国丹霞地貌文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中国有6个世界公认的丹霞地貌地,即广东的丹霞山、湖南的崀山、福建的泰宁、贵阳的赤水、江西的龙虎山、浙江的郎山,建议株洲市申请为世界丹霞地貌地。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8-12-27 18:08:05
2012-12-29 09:31:58
2012-12-29 09:31:30
2010-03-11 13:48:49
2018-12-27 17:32:21
2010-03-11 13:47:06
2018-07-23 11:08:57
2012-10-13 20:31:31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