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文物典籍 >> 茶陵铁牛的三次劫难 >> 阅读

茶陵铁牛的三次劫难

2013-11-23 20:24:1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3402
                                           文/刘翔云



2013年3月,茶陵铁牛(又名茶陵铁犀)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这是继1983年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后历经30年又得到的新确认。近年来,茶陵铁牛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知名度也得到相应提高,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日渐彰显。扪心而问,我们对茶陵铁牛的研究过于肤浅,缺乏系统性,笔者曾撰文《茶陵铁犀探源》(载《湘东文化》2012年第3期和《铁牛潭》2012年第2期)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仍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有待专家和学者去探究、发掘。目前,对该文物的保护也仅停留在粗放的层面,力度亟待加强。
在近百年的历史演变中,茶陵铁牛曾遭遇过三次劫难。
第一次劫难发生在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七月至民国三十四年元月。当时,日本鬼子侵占茶陵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城郊芫上村,鬼子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包括妇孺、儿童、老人达897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芫上惨案”。为搜括金银财宝,不仅盗取了东门塔(又名笔支塔)顶上的铜铃,而且对茶陵铁牛的金黄色眼睛也伸出了贪婪之手。一天, 在一个日本军曹的带领下,几名日本兵围着铁牛绕了几圈,一阵叽里呱啦,认为铁牛的眼睛是“黄金”铸造的,遂将“三八大盖”步枪上的刺刀取了下来,轮流对着铁牛的眼睛使劲凿剜。但是,任凭其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仅仅在眼眶两种金属结合部凿开了一点点缝隙,无法将黄色金属部分撬走,只好作罢。
第二次劫难发生在解放初期的1953年5月(农历癸巳年)。是年,茶陵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灾,汹涌的洪水越过防洪堤直灌澱河,整个老城及城郊都成了汪洋泽国,城区居民慌乱躲到了城墙上。洪水将铁牛旁的河堤冲塌了一个数丈宽的口子,漫过了铁牛的脖子。站在城墙上的人们对铁牛的安全非常担心,一旦河堤继续垮塌,铁牛将有沉入河底甚至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好在冥冥之中,铁牛似有神仙护体,任凭洪水滚滚来,铁牛依然昂首挺立,纹丝不动。河堤塌方也在离其基座一米处停止了,铁牛躲过了一劫。洪灾过后,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由县民政科组织工程队修复护城河堤,经数月施工至1954年初将塌陷的河堤修复,并对铁牛的基座进行了抬高和加固。
第三次劫难发生在1981年5月下旬,当时正是南方的多雨季节,家居洣江乡瑶里村的陈某南听老人们讲起河对岸的铁牛的眼睛是“风宝铜”做的,比黄金还贵,顿起贪婪之心。一天下午,他先渡河来到了城墙边,查看了铁牛的情况,当晚便约好本村陈某苟带上铁锤和锉刀,一起去“挖宝”。来到铁牛边,两个贼头贼脑的人对准铁牛的左眼猛凿了几下,锉刀卷刃无法再凿下去,两人商量另准备工具再来。次日晚上,正是夜深人静,雷雨交加的时机,两人携带一把四磅铁锤和四根钢钎再次潜到铁牛边,一人持手电筒照明,另一人用钢钎、铁锤凿剜铁牛的眼睛,两人轮番作业,共凿坏了四根钢钎,才将铁牛左眼的金黄色金属物凿下了约三分之一,使历史文物茶陵铁牛的左眼部位遭受了无法弥补的重创。
此案从现在来看,两犯构成破坏珍贵历史文物罪,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在32年前的案件定性时,着实让政法机关有些为难。1979年颁布的《刑法》第174条规定:“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茶陵铁牛究竟是珍贵文物还是名胜古迹,县检察院提取公诉时存在争论,因为茶陵铁牛尚未有哪级政府明确为重点保护文物(我国《文物保护法》是1982年11月19日才颁布的,此后各级政府才进行文物分级保护工作),因此,争论的结果是以破坏名胜古迹罪提起公诉。县法院在判决定罪时也感到难以定论,认为定破坏名胜古迹罪不妥,定破坏珍贵文物罪缺乏依据,最后采取含糊的办法,未明确罪名而是直接依据《刑法》174条对两案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3年。
从铸造工艺上来看,茶陵铁牛最形象、生动而又传神的部分在于它的头部,尤其是它的眼睛。将两种金属巧妙地、严丝合缝地熔铸在一起,历经700多年,仍目光炯炯、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对整个铸件的“点睛效果”十分明显,其工艺水平和科研价值令参观者发出由衷的赞叹,也令贪婪者垂涎三尺。
茶陵铁牛的眼睛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是金?是风磨铜?还是黄铜?至今尚无定论。遗憾的是1981年茶陵公检法机关在办理“两陈”破坏铁牛案时,对捣毁下来的9.82克金属未做送检化验,检察机关随案移送法院后,目前证物已遭遗失。
我个人认为,茶陵铁牛的眼睛非金,非风磨铜而属黄铜合金。
其一,黄金价值昂贵,工艺偏软,大量使用易遭贪婪者毁损,不利于保护。况且,对于廉吏刘子迈来说,财力上也是难以承受。因此,虽然金属颜色上难以区分,但完全可以排除是黄金铸造的。
其二,风磨铜是明代宣德年间暹逻国(现泰国)朝贡来的。宣德三年,明朝皇宫的工匠用风磨铜铸造了一批非常精美的香炉,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明百姓、文人雅士的一致追捧,由此名声大噪,甚至被传说得神乎其神。现存文物中无一宣德炉实物,都是后世仿造。
关于风磨铜的名称和现代的铜矿规范规定的通常叫法和学名都对不上号。其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是利用风动力磨细矿石精选得到的铜,故叫风磨铜;另一种解释是:这种铜金合金古人多用于制造皇宫、佛教寺庙建筑。如:殿堂、塔刹,塔顶的莲座、宝瓶等,风越吹磨越明亮,故称之。
风磨铜的主要成分是红铜和黄金,呈紫红色,含金量越高,颜色越淡。而茶陵铁牛铸造年代是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早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近200年。因此,从年代和颜色上可以排除是风磨铜。
黄铜一般为铜锌合金。“黄铜”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新唐书•食货志》又有“青铜”“黄铜”的称谓,分别指矿石和冶炼产品。据此推断,茶陵铁牛的眼睛为黄铜合金铸造。
茶陵铁牛是茶陵的地标和文化符号,是茶陵人民的精神图腾。在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科学和文化价值上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目前,茶陵铁牛的保护仍处于放任和低水平状态,其临河台基经洪水的冲刷已经部分悬空,铁牛旁的码头已经垮塌,没有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值此茶陵老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之际,笔者建议,应争取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抓紧对洣江大桥至工农兵政府地段防洪堤的修复,加固茶陵铁牛的基座。同时,要加大对城墙修复力度,采取“修旧如旧”的方针,整修“大城门”,修复“聚星门”,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3-11-23 20:24:10
2013-11-23 20:23:06
2013-11-23 20:22:21
2017-07-11 17:34:16
2017-07-11 17:33:06
2013-07-04 09:48:24
2019-05-30 10:15:58
2013-07-04 09:47:0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