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文物典籍 >> 茶 陵 铁 犀 探 究 >> 阅读

茶 陵 铁 犀 探 究

2012-10-13 20:31:31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798

文/刘翔云
在茶陵老城墙外的洣江高堤上,雄踞着一尊独角铁牛,又称南浦铁犀。它坐西朝东,背城面江而卧,昂首扬角,双目圆睁,若呼啸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系于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用亚共晶白口生铁分三次浇铸而成,卧高1.1米,长2.1米,宽0.8米,重约3.5吨。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仍不锈不斑,锃光乌亮,其高超的冶铁技术和铸造工艺令今人叹为观止。据考证,它是目前全国有史料记载铸造年代最早的镇水铁牛,1981年被列为湖南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一、关于该文物的名称
官方和民间的名称各不相同。清同治九年重修的《茶陵州志》有如下记载:“卷四,城池。茶自宋迁今治,初未有城,绍定中(公元1228—1233年间)刘子迈知县事,湖南安抚余嵘命子迈城之,南东枕江水,冲荡不能城,子迈括铁数千斤铸为犀,置江岸以杀水势,列木石其下而土其上,城乃成。”又“卷十二,古迹,南浦犀亭。在州城南,宋县令刘子迈因江水荡决南城,铸铁犀重数千斤置岸侧压之,建亭其地,今犀存亭废。”沿袭至今,官方名称一直叫茶陵铁犀或南浦铁犀。由此,后人称茶陵城为“犀城”。
而在茶陵,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间 ,“茶陵铁牛”的称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本人在城区长大,从小听老人们讲“铁牛”的神话故事和传说,耳闻目睹,“铁牛”的名称及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铬印。直至有一天,细细捧读《茶陵州志》影印本才知“铁牛”还有“铁犀”这一名称。
可以推断,当年对此历史文物的命名,应该是煞费苦心和有深刻喻义的。现在,究竟是按官方史料称之为“铁犀”,还是按民间叫法称之为“铁牛”?或干脆按折中的办法称“铁犀牛”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究和商榷的问题。
为何古人在史料中称为“铁犀”而不是“铁牛”呢?我认为,这源于古人对该铁牛一只角在认识上的误区,即“两只角的牛为牛,一只角的牛则为犀。”
第一、从构图外观上看,该文物的牛头、牛颈、牛身、牛尾、牛足、牛蹄样样俱全,与牛的形体特征十分逼真,有实物为证,这是勿庸置疑,不可否认的。
第二、从动物学分类上看,犀与牛属于差异很大的两种动物。其相同点:都属哺乳类食草动物,头上都长角。不同处:犀为奇蹄目(犀蹄三瓣)犀科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体形粗大笨重,全身无毛或少毛,皮厚多皱褶似铠甲;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鼻和额处长有1—2个角,其中产自非洲和亚洲苏门答腊岛的犀长有两只角,产自印度的犀仅长一只角,是陆地上仅次于大象的动物,但天生近视和胆小。
而牛为反刍类偶蹄目(牛蹄两瓣)牛科的动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有黄牛、水牛、牦牛等等。全身多毛,体形小于犀,额顶上长有两只角。
因此,按照科学分类,犀与牛属非亲非故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只因犀之形状有些近似水牛,故从古至今我们称之为“犀牛”。
第三、从角的形状特征上看,犀和牛头部都长角,但犀角与牛角不仅在生长部位和形状上有很大差别,其使用价值上也大相径庭。犀角长在鼻子上,有单角和双角。双角成纵向排列,园型或马蹄形锥体,质地坚韧通透有纵向丝纹,灼烧有香味。犀角是珍稀的中药材和高档工艺品材料,被誉为生物宝石。目前,在非洲非法盗猎犀牛角猖獗。据报道,一只犀牛角黑市交易价值高达50万美元以上。牛角长在头顶两侧,成横向排列,质地带涩不通透,上实下空有一圈圈年轮,水牛角底盘扁三角形,灼烧有臭味。牛角可做低档工艺品,如做印章、笔杆、梳子等的材料,在中药材性能上可替代犀角,价格相对低廉。
而茶陵铁牛的独角,其形状特征完全与水牛角相似。
第四、从对犀的认识上看,犀是一个外来物种、“舶来品”。中国人最早接触犀是东汉时期,《汉书•平帝纪》记载:“二年春,黄支国献犀牛。”唐代著名经史学家颜师古在其《汉书注》中记叙:“犀状如牛,头似猪,而四足类象,黑色,一角当额前,鼻上又有一小角。”据荷兰学者考证:“黄支国”即今天的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当时,对于“犀”是稀罕物,仅有少数人有幸得见,而绝大多数人是无缘相见。
第五、从史料记载上看,南宋茶陵县令刘子迈主持铸造的镇水兽究竟称“铁犀”还是“铁牛”,目前,清以前尚无历史文献可考,同治九年重修《茶陵州志》,张治作《序》文中有:“茶陵志元以前无存刻也,正统(即明英宗正统年,公元1436年)始刻之”。由此推断,南宋绍定至明英宗正统200多年的这段历史无《州志》或《县志》这类历史资料遗存。况且,铁牛本身无铭文,基座上无原始碑刻。因此,“铁犀”之名是南宋铸造时的名称,还是明代或清代修志官员或文人臆想的名称,已无法考证。
有后人揣度,刘子迈在临河筑城,屡筑屡垮之后,按照梦中勇斗河妖的独角兽形象铸犀,因其未见过犀,而以牛形替代。为何不铸牛而铸犀,是因为牛非水中动物,而犀为水中动物能斗水妖。这也是一种谬误,实际上犀牛属陆上食草动物,喜昼伏夜出,并非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在交通和信息欠发达的封建时代,绝大多数人无法看到“犀”的实物或图片,因此对“犀”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而后人立足于前人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史料”,以至于以讹传讹至今。
综上所述,我以为按照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该历史文物的名称,应该采用民间称呼“茶陵铁牛”或“独角神牛”为妥。
二、关于古人铸铁牛镇洪水的缘由
古代在修筑河堤时,铸铁牛或铜牛镇洪水是很有渊源和缘由的。
其一,相传大禹治水,曾用铁牛镇水。清乾隆年间,在修筑颐和园昆明湖东堤时,铸铜牛镇之。乾隆皇帝亲自撰写铭文:“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
其二,按古代五行学,有“金克木”之说。而木配东方,东方的神兽为龙,铁牛本身为金属制作,所以金属可克“蛟龙”。蛟龙喜欢兴风作浪,带来水患,而有“金”在可迫使其隐藏,避免水灾的发生。
其三,按《易经》八卦原理,牛在八卦中属坤,坤代表土,故成语中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贾子•胎教》中说:“牛者,中央之牲也。”中国古代的方位同五行相配,有“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之说,牛为中央之牲,当然属土,土能掩水。清康熙年间,于洪泽湖大堤铸九尊铁牛镇水,铁牛肩部铭文:“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
而茶陵自古为铁之产地,具有成熟的冶炼铸造技术。刘子迈县令采用铁而非铜或其它金属铸牛,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目前,已知全国比较有名的镇水铁牛有:(1)河南开封市黄河边铁牛,为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铸;(2)江西九江市长江边锁江楼旁的镇水铁牛,原为4只,现存2只,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铸造;(3)江苏淮安市洪泽湖大堤镇水铁牛,原为9只,现存4只,铸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4)湖北荆州市长江大堤上的镇水铁牛,原为9只,现仅存2只,分别铸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和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
与上述几处著名的镇水铁牛铸造年代相比,茶陵铁牛的历史更加久远,誉其为“华夏第一镇水铁牛”也实不为过。
三、关于刘子迈铸独角铁牛的喻义
独角牛,俗称独角兽,又称獬豸(xiè zhì)或廌(zhì)。考古发现,秦之前文物中的独角兽都是一只角羊的造型,东汉之后文物中的独角兽则都是一只角的牛形出现。相传它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它有很高的智慧,通人性知人言。它怒目圆睁,能辩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能断讼解疑。发现奸佞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和纠纷的时候,独角兽用角抵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粟。
法的古体字“灋”即由此而来,“廌去”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从水旁,取法平如水之意,所以独角兽就成了中国法律的象征。
刘子迈是茶陵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来,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一位县令,不仅主持建造颇具规模的茶陵城,而且为官公正廉洁,治县有方,深得百姓喜爱。但是,刘子迈带领茶陵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却被其上司在报往朝廷的奏折中窃为已有。宋绍定时任荆湖南路属郡臣刘用行在其《筑城记》一文中,将建造茶陵城的成就全部归结为时任湖南安抚余嵘的功绩。
传说,刘子迈铸铁牛,是其升迁知府之时,百姓舍不得其离开,为感其廉洁爱民,自发送来礼物。刘子迈为感谢百姓盛情,又不辱廉吏形象,遂将礼物兑换银两,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购铁锭铸造了铁牛。
我认为,刘子迈作为一介文人、一任县令铸造独角铁牛,除了镇洪水之外,应该还有两方面的喻义。
一是赞其民。刘子迈在茶陵任县令期间,为百姓所拥戴。在他主持修筑城池、河堤、开挖护城河之时,茶陵人民捐钱捐物、出工出力,那种勤劳朴实,正直善良,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其心灵,故总想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将茶陵人身上这种特有的品质固化下来。而传说中的独角牛之性格、形象正好符合茶陵人的秉性。因此,设计和铸造这尊标志性的瑞兽是最恰当的形式,且具有其鲜明的地方代表性。历史以来民间称茶陵人为“茶陵牛”,与此应有关联。
二是明其志。作为封建时代的县令,刘子迈深受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忠君爱民,清政廉明,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一直是其为官从政的理想和追求。独角牛是神示裁判时代的神兽,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刘子迈铸造独角神牛,旨在托物明志,借物喻人。
岁月无痕,江山无语。静卧洣水江岸上的茶陵铁牛,它不仅见证了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也为后来茶陵为官者树立了一尊不朽的精神丰碑。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8-07-23 10:19:20
2018-01-29 22:22:08
2010-03-30 16:15:14
2010-03-30 16:08:37
2017-07-13 10:28:06
2017-07-11 19:41:59
2014-08-10 10:28:20
2010-03-11 13:48:4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