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文物典籍 >> 王船山《宝宁寺志序》浅析 >> 阅读

王船山《宝宁寺志序》浅析

2010-03-11 13:48:49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620

王船山《宝宁寺志序》浅析

·谭特立· kehaitw@126.com

开创于唐天宝十年(751)的攸县宝宁寺,是一所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禅宗寺院。寺内文物古迹甚多,其中清康熙甲子(1684)年成书的《宝宁寺志》被誉为镇寺之宝。

寺志的主修者是被誉为中兴宝宁第四代法祖万峰智韬禅师。万峰系衡阳人,清康熙三年(1664)春应攸县儒释界人士再次邀请来宝宁寺任住持。为正本清源,使祖师灯录不致湮没,万峰聘请本县知县余三奇、教谕蓝应象、训导黄钟以及省内外儒学名流黎元宽、王船山、刘友光、陈之骏等90余人为编辑,花12年时间,成功编写这部寺院史志。全志约20万字,分山川殿宇、语录像赞、咏景、莲社诗、序文书疏、传记遗考六卷,王船山应老友万峰智韬热情邀请,为寺志撰写序言《叙》,其书法真迹,刻印在卷首。

寺院修志,本属罕见,而著作等身的王船山,为寺院志书写序仅此而已,全文541字,为便于阅读,分段标点于后。

禅分五叶,其茎二出。南岳江西既两相峙立,抑互相印契交错以纬之。五茎二,二茎一也。禅无择人,况有择地?而必于此二茎之间敷而为叶,此亦有说。印度之支,东及沧海者,幼枝蔓垂。自岷山之南,南经柯,至盘江之夹,剖而为二:其北条濒沅溆之阴,东为耶姜之山,而北迤东南岳;其南条累累枚枚为五岭,至于始兴之峤,稍西而北,界章湘二水,而迄于匡阜。然则,印度本也,岷其本茎之际也,南岳江西其茎之畅遂而且为叶者也。此二茎之交,花雨弥天,香风匝地,讵不盛矣!

宝宁西南岳,东江西,二茎之所自。以精相灌,以息相,以阴相荫,以华相丽,阐缓凝停于其中,故长髭弥石头,祖青原,间于二楹为公室,辅与石霜云盖相拱揖,而映带乎二曜,以舒光于五灯。此实印度之云孙,岭南之嫡子。分茅胙土而主鬯者,禅之冢系,舍此其谁与归?

韪我万峰和尚之拊松东向,而拚除于榛莽之余,弗容已也。分条而各扬其采,不如合荫而交滋,其荣久矣。既唱宗风,遂修胜地,刹竿特建,妙旨斯宣,莲歌答响,灵钟发韵,辨其异同,判其昭,援紫云先生之明证,显宋仁勇师之化迹,疑似永祛,孤光长炳,自是以往之无穷,乳子依慈母之襟,久客就十浆之舍,合二茎为连理,翕五叶以承跗,不但得主于青原,克家于百丈已也。近者樵径分风,虹桥判雨。诤言盈室,蕉鹿难求,宝宁左顾而问寻恩之经,右盼而驾蹄踏之驹,汇其岐流,契其交领,良法界之大观矣。

太史儋曰:“秦与周离五百年而合,合百年而霸王兴焉。天之数也,地之纪也。然则破藩而游,溯源而一,以远笑拈花,近邀芦渡,吾知在旦暮之间也”。

(原载《攸县志》、《宝宁寺志》)

可将《宝宁寺志序》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禅分五叶……讵不盛哉”。对中国禅宗由两系发展“五叶”的历史原因,以唯物观点作了客观论证。首先从“禅无择人”的人文方面指出,“禅分五叶其茎二也”,“南岳江西”两茎虽“两相峙立”,实际是“二茎一也”。因为禅宗从“两茎”之间敷而为“五叶”(即派分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只是从禅师接待学人的风格不同而已,而其传禅宗旨是相同的。其次,从“禅不择地”的地理环境来说明,印度禅教的东传,渡海而来到中国岷山之南,再经柯,至盘江时有南北二流;北流称柯水流入湖南湘西的沅、溆地区,再至湘中的耶姜山而到达南岳;南流称八达河,经五岭,而到达湘江赣水之间的江西地区。这是从地理上分析,到达南岳、江西的途径不同,但都是以印度为根本,以岷山为本茎之间,所以这就是两茎为什么通畅而发展茂盛的原因。

第二部分“宝宁西南岳东江向……舍此其谁与归”。阐明宝宁寺间于南岳、江西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开山祖师旷长髭的师承关系。从人缘与地理位置结合分析,称赞宝宁寺是“禅之冢系”。

第三部分“韪我万峰和尚拊松东西……良法界之大观”。称赞万峰和尚来攸县宝宁寺后,拚除榛莽,倡宗风,修胜地,“合二茎为连理,翕五叶以承跗”的业绩。所谓“汇其岐流,契其交领”,从地理位置上指出这是“良法界之大观”。

第四部分“太史儋曰……吾知在旦暮之间”。既是对宝宁寺的肯定,又是对弘扬佛法的厚望。

全文的精辟醇妙的主旨,在于“破藩而游,溯源而一”一句,作为石头希迁法脉的旷长髭及其宝宁寺如何继承发扬石头希迁禅师回互、圆融,调和南北顿渐精神,使之成为世人瞩目的禅宗胜地,王氏寄托的厚望亦在于此。

宝宁寺原名保宁寺,开山祖师旷长髭是本攸县人,他师从石头希迁得法后,回攸县开山弘法。禅宗自中唐开创以来,禅师们开始没有独立的传教寺院,一般以住茅蓬、岩洞或借住律宗寺院进行传法活动。直到唐元和年间,才开始有了禅宗寺院。宝宁寺是禅宗中开创最早的一所。由于禅宗不崇拜偶象,禅宗寺院中不立佛堂,只设法堂,并且禅宗的传教是以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教外别传,所以任何禅宗寺院,留下来的传承史料,极为稀少。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宝宁寺志》被誉为禅宗寺院破天荒的大事,也是所有禅宗寺院史中之宝。

由著名思想家王船山为寺志撰写的序言,对禅宗由两系发展为“五叶”的历史原因,作了精辟的论证;对宝宁寺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在南岳、江西两系交往所起的作用,以及清万峰大师住持宝宁寺后,“合二茎为连理,翕五叶以承跗”的积极意义作了精湛的评价,是一篇难得的论禅发展的杰作。千年古刹宝宁寺因有寺志而显,《宝宁寺志》因有王船山的志序这颗宝中明珠而更加光彩夺目。

(作者简介:攸县五中退休高级教师;责任编辑:刘俊男)

相关文章
2018-01-29 22:22:08
2014-08-10 10:28:20
2017-07-13 10:28:06
2017-07-11 19:41:59
2017-07-11 17:34:16
2017-07-11 17:33:06
2019-05-30 10:15:58
2014-02-14 10:01:5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